剛畢業的茱莉‧卓(Julie Zhuo)加入一家新創公司做產品設計,公司成長飛快,某天老闆對她說,「我需要一位新主管,看妳跟所有人都處得好,很適合這個職位,妳覺得如何?」
當時她 25 歲,認為當主管就是「開會」和「升遷」(且後者的意義遠大於前者),於是她沒想太多就答應了。之後,她發現同事態度丕變,除此之外,她還必須考核工作能力跟自己不相上下的同事。
卓加入的公司是 Facebook,如今她是產品設計部門副總,帶領比之前大百倍、千倍的團隊,負責全球 20 億用戶按下藍色f標誌後的體驗。大約 4 年前,她開始將當主管的體會發表在部落格上,後來集結出版了《一個主管的誕生》(暫譯,英文書名為《The Making of a Manager》)。
市面上教管理帶人的書不少,許多出自公司執行長,或是領導力教練之手,理論和實作兼備,只是有道理之餘,有時也覺得離現實有點距離。原因是大部分的主管都不是 CEO 或管理顧問,不僅有自己要執行的工作,同時要帶領小團隊達成目標。
這也是作者寫作的初心:寫給新手主管。
卓的部門牆上貼著一句玩笑的標語「度日如周」(Every day feels like a week.),也許就是新手主管的寫照,太多事情要處理,開不完的會、解決不完的問題。
不過,在被工作淹沒前,經理人首先應該要認知 「這不是你的主要任務」。
卓曾向她當時的主管 Facebook 前產品長克里斯‧考克斯(Chris Cox)詢問如何衡量經理人的表現,考克斯說很簡單,其一是成果,主管有沒有帶領團隊創造價值;其二是團隊的能力與滿意度,主管在用人育才上的表現。
換句話說,日常工作固然要做好,不過,主管最該做的事是:幫助一群在一起工作的人,得到更好的成果。 如此你才能夠在主管之路上持續學習成長,而不是精疲力盡卻沒把力氣放對地方。
4 種主管路徑,難處、帶人眉角都不同針對剛上任的主管最惶恐的頭 3 個月,作者依照晉升方式與團隊性質區分出 4 種主管路徑:
因為原本的主管還未完全放手,你可以向他請教,得到更多指導。而且你本來就是團隊的其中一員,清楚團隊的優點和弱項,可以更快上手。
要注意的地方是,你和同事相處的方式會跟以往不太一樣。比如說你要分配工作、指點工作方式,這些話題有時令你難以啟齒,卻不可避免。 另外,同事對待你的態度也會跟以往不太一樣,隨著關係改變,有些話他們可能選擇不對你說。
2.先驅是團隊的創始元老責任就是把你會的技能教給部屬。你也有權力挑選成員與制定規則,把團隊打造成你要的樣子。
不過,與此同時,你可能會遇到人手短缺、不知找誰討論的狀況。作者建議,可向其他更成熟的部門主管請教,比如在 Facebook 工程師部門一定比設計部門大,你遇到的問題,工程師主管可能過去也遇過。要提醒的是, 因為過去什麼事都是自己來,主管更要有意識地離開第一線的工作,把心力放在管理。
3.新老闆像局外人,是優點也是限制如果你成為一個既有團隊的新老闆,通常表示你已有管理經驗。你最大的優勢就是你有一段磨合期,所以你要盡量打出「新手牌」,多發問多徵詢意見,犯點錯也沒關係,同事大多樂意幫助你上軌道。另一個好處是,這是重新來過的好時機,對你或同事都是重新建立關係、重新被評價的機會。
新老闆就像局外人,是優點也是限制,因為這個團隊大概已有既定的工作方式,你要適應需要時間,更別說你想要改變。此時 ,你能做的是了解一下過去認定的優秀標準為何、決策如何制定。 另外,你也需要和新團隊建立關係,你可以大方承認自己是個局外人,先分享自己的失敗經驗,拉近彼此距離。
4.接班人有前人壓力,給自己多點彈性最後一種轉變路徑是接班人,和學徒相似,差別在於,你直接當上部門主管,突增的工作量也許會讓你喘不過氣來,而且你可能會有必須跟之前的老闆做得一樣好的壓力, 這時你可能要給自己一點彈性,不要急著一步到位,多尋求同事的協助。
走在主管之路上,你常會覺得自己像個名不符實的騙子。原因是旁人向你尋求解答的機會多了,難免會有困惑的時候,以及你常常必須去做不曾做過的事情,導致很多時候會冒出「我可能不適任」的念頭。
永遠記得,管理能力不是天生,你必須誠實面對自己,盡可能地尋求回饋讓自己更好。將其他經理人視為導師,且在低潮時鼓勵自己,在每一次經歷中成長,走上這條沒有終點卻能收穫滿滿的路。
歡迎光臨 伊莉討論區 (http://a401.file-static.com/) | Powered by Discu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