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莉討論區
標題:
[文學小說][我殺的人與殺我的人][東山彰良]
[打印本頁]
作者:
阿禮
時間:
2019-5-1 11:43 AM
標題:
[文學小說][我殺的人與殺我的人][東山彰良]
[attach]127176089[/attach]
【書本類型】:文學小說
【書名】:我殺的人與殺我的人
【作者】:東山彰良
【內容】:
在暑假即將結束的兩天前,我們的人生從此完全變了調……
一九八四年,台灣。十三歲的鍾詩雲,經歷了哥哥意外過世、父母拋下他前往美國等變故,
寄住在眷村牛肉麵店的同學阿剛家裡,整天想著打架鬧事,幹些尋求刺激的事情。
這年夏天,他和阿剛、阿剛的弟弟達達,以及住在本省人地盤的阿杰,四名少年決定執行一項計畫……
二○一五年,美國。震驚社會的連續殺人魔「布袋狼」遭到警方逮捕時,
「我」接受委託擔任他的辯護律師,沒想到「布袋狼」居然會是這個人。
我注視著底特律荒廢的街道,回想起在台灣度過的少年時代。那一年,我們十三歲……
令人震驚的真相!四名台灣少年,究竟是誰會在三十年後變成震驚全美的連續殺人犯?
繼直木獎一致通過得獎作品《流》之後,東山彰良再度獻上以台灣為舞台的青春成長犯罪小說。
【讀後感想】:
小說雖然採雙線結構、時空交錯的敘事方式,優點卻是情節簡單、懸念強烈,以從連續殺害七名被害者、死裡逃生的少年所經歷的驚險事件為開篇,極為聳動卻又吸睛地帶出了連續殺人魔「布袋狼」這位中心人物,章節自此在一九八O年代的台灣和現代的美國交叉進行,透過第一人稱視角「我」的自敘和回憶,我們彷彿跟著書中四名少年回到了那段慘綠的年代,《我殺的人和殺我的人》有點像是你看過的那些青春題材電影,只是不同於《流》輕巧幽默的筆調,隨著時代鏡頭記錄下的終將逝去,更顯晦暗幽深、嘶啞激烈。
地道懷舊的台灣八O年代街景與文化,展現出濃厚的地區色彩,並穿插融入不少當代的時事議題,這是東山彰良的作品中最為醒目的誘人特色,雖然個人對於部分刻意為之的專有詞彙解釋稍感覺唐突,但就日文翻譯文學或生長年代差異的讀者立場去考量,或許也不啻為另種貼心、必要的存在,牛肉麵、布袋戲、霹靂舞、筊杯……許多人都熟知的西門町萬年大樓、艋舺龍山寺,還有諸如「龍眼」、「馬頭娘」等中國特有的民間傳說,深入時代生活各個角落的寫實風景,很難不讓人勾起快被遺忘的歷史記憶。
然而,這本書籍令人更為讚嘆精巧並深思低迴的部分,絕對是在於人物刻畫上所衍生的探討面向,從書名那個「殺」的觸目驚心其實就該有心理準備,形式來談,作者運用視角切換施展了相當漂亮的敘述性詭計,充滿意外的衝擊性大逆轉真的是峰迴路轉!內容來說,對青春情懷的追憶中有著癲狂無畏、更多的卻是顛簸疲憊,家庭缺失是故事裡耐人尋味的動盪關鍵,匯聚了秘密、真相和生活的殘酷,這成長的淚與痛讀得人揪心不已。
相較於得到日本大眾文學最高榮譽「直木賞」的《流》,個人以為這本書更適合首次接觸作者東山彰良作品的讀者,《流》的時代感濃厚、規模格局更為宏大,以沉重複雜的歷史題材為發想的主軸,在《我殺的人和殺我的人》的故事中依然可以見著躍然紙上、專屬於台灣這塊土地的過往軌跡,但相對於《流》在舞台背景的深刻性,《我殺的人和殺我的人》一書中,你則是會更專注於人物發展的微妙變化,氛圍的烘托、佈局的張力,也難怪這位旅日台籍直木獎作家以這部新作又連奪日本三大文學獎。
「在這個故事中,沒有發生任何奇蹟。」這是作者-東山彰良老師在作者序中寫到的一句話,
雖然輕輕帶過,但卻讓人在閱讀完本作後,重重的打在心上。在這個故事中,的確沒有發生任何奇蹟!但身為一個讀者,卻還是希望能有一點點的小光亮,可以照亮所有受傷的人。
作者:
江秋
時間:
2019-5-1 06:18 PM
喔喔喔!!第一次看到有人分享這本的讀後心得,之前看完流已經覺得很棒,雖然有種後繼無力的感覺,不過還是收線收得不錯,以一個台灣讀者來說,蠻推薦[流]的~這本沒意外也會納入書單
歡迎光臨 伊莉討論區 (http://a401.file-static.com/)
Powered by Discu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