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莉討論區
標題:
受罕見效應影響﹐小行星轉速過快陷入自我分崩離析模式
[打印本頁]
作者:
jiunn36
時間:
2019-4-2 09:27 AM
標題:
受罕見效應影響﹐小行星轉速過快陷入自我分崩離析模式
[attach]126852466[/attach]
在科幻電影中﹐小行星常有搶鏡的戲劇性鏡頭﹐但在現實中﹐大多數都只是了無生趣的太空岩石。不過偶爾﹐會有那麼幾顆罕見的小行星出現在天文學家視野內﹐假如你想看自轉速度快到自我分崩離析的小行星﹐那麼天文學家現在可以向你介紹一個。
研究主要作者美國夏威夷大學博士後研究員Jan Kleyna團隊﹐利用NASA哈伯太空望遠鏡與其他地面天文台設施﹐帶來小行星6478(6478 Gault)的全新圖像與研究。小行星6478最早於1988年5月12日被發現﹐寬 4~9公里﹐來自介於火星和木星軌道間的主小行星帶。然而天文學家們現在發現﹐這顆小行星正在經歷YORP(Yarkovsky–O’Keefe–Radzievskii–Paddack)效應帶來的罕見自我毀滅過程。
所謂YORP效應是指太陽加熱小行星時﹐從小行星表面逸出的光子帶走角動量和熱量﹐這個過程會產生一個微小扭矩﹐能改變天體(尤其是非對稱小行星)的自轉速率﹐當離心力開始大於重力時﹐小行星的表面逐漸變得不穩定﹐最終就可能分崩離析。天文學家曾估計﹐在主小行星帶已知的80萬個小行星中﹐受YORP效應影響的天體大約每年只會被發現那麼1個。
新圖像顯示﹐小行星6478有兩條像彗尾的尾巴(由物質顆粒組成)﹐一條尾巴長約800,000公里﹑寬4,800公里﹐另一條尾巴長約200,000公里﹐都被太陽風吹往外太陽系方向。2019年1月5日﹐小行星撞地最終警報系統(ATLAS)首先發現小行星6478有一條尾巴﹐研究人員回頭審查ATLAS與泛星計畫(Pan-STARRS)數據後﹐發現在2018年12月小行星就已經出現碎片尾跡﹔之後﹐各種地面望遠鏡陸續看到小行星的第二條較短尾巴﹐包括OGS望遠鏡﹑印度的喜馬拉雅錢卓拉望遠鏡(HCT)﹑夏威夷的加法夏望遠鏡(CFHT)等。
觀測後續分析表明﹐促使小行星產生尾巴的事件應該分別發生在2018年10月28日和12月30日﹐由於小行星本身結構較鬆散﹐而小行星6478更是受YORP效應影響﹐如今每2小時就旋轉一圈﹐Jan Kleyna說﹐如此高的轉速可能導致小行星已處於結構不穩定狀態長達1,000萬年﹐而去年那兩起微小干擾(比如更小的隕石撞擊)事件有如導火線﹐終於讓小行星開始崩裂。
團隊表示﹐小行星的兩條尾巴將有如曇花一現﹐幾個月後灰塵就會消散到行星際空間。到目前為止﹐天文學家只發現了大約24顆這種罕見小行星﹐透過研究不穩定小行星釋放到太空中的物質﹐我們可以一瞥太陽系早期行星形成的歷史。
歡迎光臨 伊莉討論區 (http://a401.file-static.com/)
Powered by Discu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