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二十出頭進社會,當時青春正好,總覺得人生還很長,縱使做些浪費時間的事都沒什麼負擔。隨著在職場摸索、打拚,年歲漸長,跟過去比起來,感覺時間過得好快,一個月、一年馬上就過去了。
有天,聽到陳奕迅在〈陀飛輪〉裡唱著:「霎眼 27 歲,時日無多方不敢偷懶,宏願縱未了,奮鬥總不太晚。」你突然一股被唱入心裡的認同湧起,還摻雜焦慮、著急,因為可能你都已經逼近 30 歲,卻覺得人生過得馬馬虎虎,什麼成就都沒有,打定主意在 30 歲時好好奮力一搏、重新過好人生,以免來不及而後悔一生。
不只你有這種感覺,大部分的人都一樣。心理學研究裡有個「新起點效應」(Fresh Start Effect),指的是人在一些重要的日子(例如,生日、紀念日、整歲數)時,會想革除以前的壞習慣、拋開過去,有一個全新的開始。
擁有超過 200 萬讀者的人氣部落客馬克 ‧ 曼森(Mark Manson)在剛過 30 歲時,為了想了解他應該怎麼迎接現階段的生活,便寫信給 37 歲以上的讀者,問問他們現在會給過去 30 歲的自己什麼建議,以過上更好的人生。結果短短時間就收到六百多封回覆,他整理出最多人提到的 5 點,供人們參考:
1. 現在開始認真理財、儲蓄退休金還不遲二十幾歲時,過過苦日子、當個月光族還能忍受,但拉長時間來看,要是到了四十多歲仍然帳戶沒存款,每個月被房租、卡費等大小開銷追著跑,你想過這種生活嗎?更重要的是,隨著年齡增長,很多不可預測的開銷或意外可能接踵而來,像是健康問題、育兒費用、離婚、訴訟等等的恐怖事件。沒有存款、急用金,就是在過一個不能承受一丁點意外的人生。
曼森的讀者對此有兩項建議:一,最要緊的任務是「儘快償還所有債務」。信用卡費最好能每個月如期繳清,不要拖到下個月,否則一不小心就會滾成大雪球,光付利息就讓你氣喘吁吁;若有房貸,務必規畫好每個月的收支以如期支付。總之,你要很清楚自己手上的每一塊錢的進出,不要入不敷出。
如果你的債務超過你年薪的 10 %,就是個大警訊,請放棄其他不必要的開銷,以還債為第一任務,並開始儲蓄、存退休金。
二,不要投資你不了解的任何事情。雖然是老生常談了,但卻很實用。有太多人被朋友邀請一起買哪張股票、投資哪個標的,因為信任對方,也不自己研究清楚風險就貿然行動,最後落得背債累累。
2. 現在就照顧健康,再晚就真的晚了這個建議是來自許多從癌症、心臟病、中風、糖尿病、血壓問題、關節疾病和許多慢性病倖存下來的讀者。其實,我們都知道怎麼照顧健康,多運動、飲食均衡、補充足夠水分等等,可是在身體沒出事時,總覺得自己健康狀況「應該還好」。
但是,健康衰敗得比你想得還快、還急。曼森的讀者告誡,
「你以糟糕的方式和生活習慣對待你的身體,它就會持續累積糟糕的結果。表面感覺不到狀況,不代表沒事,而是它一直在崩潰中,只是你沒注意到。」
30~40 歲,是減緩身體破損的黃金 10 年(可能也是最後的機會)。
3. 你無法擁有一切,專注於做好幾件事情即可已逝劇場大師李國修有句名言:
「人一輩子能做好一件事,就功德圓滿了。」
歡迎光臨 伊莉討論區 (http://a401.file-static.com/) | Powered by Discu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