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莉討論區

標題: 雍正算是個好皇帝嗎 [打印本頁]

作者: vincent73418    時間: 2018-1-8 12:20 PM     標題: 雍正算是個好皇帝嗎

不知道是不是電視劇的影響.....感覺雍正是個工於心計可是沒有甚麼做為的皇帝
培養了血滴子鏟除異己....不然就是處理後宮的家事....不算個昏君但是好像對於
清朝好像也沒有重大的建設與幫助....有對歷史有研究的朋友可以分享看法嗎

作者: 3542    時間: 2018-1-8 06:21 PM

他的政績怎麼會少呢?
稅收上的攤丁入畝、火耗歸公
制度上設立軍機處、秘密建儲

他本身勤於政事、算是很能幹
不過也有一些不好的影響:恐怖政治、禁教(西洋)
作者: gp02mk2    時間: 2018-1-8 08:07 PM

3542 發表於 2018-1-8 06:21 PM
他的政績怎麼會少呢?
稅收上的攤丁入畝、火耗歸公
制度上設立軍機處、秘密建儲

基本上憑開版講的那幾句
就已經很顯示他看農場文看的有多嚴重了
都不看看雍正接下康熙是一個超級爛攤子
不是沒錢就是官員貪污問題非常嚴重
還不提康熙生前打的那好幾場戰爭
留下來的爛攤子也一大堆沒收拾完
導致雍正上任一籮筐鳥事一大堆
搞到後面還過勞死

結果開版被讀了那些垃圾文
還發文說只會搞血滴子暗殺部隊
就已經非常搞笑了
作者: tangoxtc    時間: 2018-1-8 09:10 PM

康熙太長壽
晚年對於朝政掌握力漸弱時留下了許多弊病
沒有經過雍正一朝的整理
下一朝乾隆就沒那麼多本錢大肆揮霍成就他的十全之功

雍正的過度專制
也有部分是康熙當年留下的問題
九子奪嫡雖然最後是雍正勝出
但是他那些好兄弟的勢力卻沒有在他登基前就剷除乾淨
他只好先重用一些外戚跟親信跟他們鬥
鬥完了再把尾大不掉的外戚跟親信剷除
這樣玩下來等於是把朝中有勢力的人都玩光了

至於閉關鎖國
其實也起因於洋人介入朝局過深
因此雍正採用的是一了百了的手段
雖然簡單迅速但是影響頗大
不過百年後的局勢也不是當時的人們可以隨意預料的到的
作者: easachang    時間: 2018-1-9 10:32 AM

除了電視劇之外小弟還閱讀了有關雍正在皇子以及即位後的書籍與文獻
攤丁入畝、火耗歸公,算是執政13年的政績
設立軍機處當初是為了年羹堯北伐所設立的為了就是指亦能完全下達盡快處理
秘密建儲雖然也會讓皇子互鬥但至少不會因為有太子而覺得皇權不穩
作者: mu119    時間: 2018-1-12 09:08 PM

真要說 雍正大概是清朝最大功帝 不只收拾了康熙留下的爛攤子 還留下了足夠的家產給兒子花 要沒有他 乾隆那敗家子哪來的錢可以去搞他的大清盛世
作者: scchiao2000    時間: 2018-1-13 10:04 AM

本帖最後由 scchiao2000 於 2018-1-15 06:43 PM 編輯

如果是要討論電視劇劇情,不才建議將此討論主題移至〝影視娛樂/電視連續劇討論區〞發表討論。




因為就連所謂的〝血滴子(暗殺部隊)〞,與清世宗愛新覺羅 胤禛的關連性,傳說成份大於史實(性質類似〝黑臉包公〞:史實包公並非黑臉,後人為求形象塑造而抹黑包公)。不才不知發題者看了哪些關於清世宗的電視影集,但電視影集畢竟不是歷史考古,誇飾成份大於史實(譬如羅 貫中著作〝三國演義〞、陳 壽著作〝三國志〞、西元2010年播映的高 希希執導電視劇〝三國〞,就呈敘述人事互有出入的三回事)。




然而談到電視劇,不才建議發題者不妨斟酌觀看《雍正王朝》(AD1998,編劇劉 和平、凌 解放/二月河,唐 國強飾演愛新覺羅 胤禛,王 繪春飾演愛新覺羅 胤/允禩);該劇與史實亦有出入,但是比較強調愛新覺羅 胤禛的政績。





只是,礙於史學界的些許醜聞風波(譬如人為炒作及網絡謠傳),所謂〝歷史根據〞究竟有多少可信度,恐怕也在未定之天(隨時代演進之史料推陳出新,現在的〝正確〞,在未來就有〝誤導/滅證〞的風險;譬如古日本神功皇后,在西元1945年以前尚屬史實人物,西元1945年之後因疑古浪潮而論證傾向虛構傳說)。
作者: scchiao2000    時間: 2018-1-13 10:27 AM

3542 發表於 2018-1-8 06:21 PM
他的政績怎麼會少呢?
稅收上的攤丁入畝、火耗歸公
制度上設立軍機處、秘密建儲

改土歸流、廢除賤籍、士(官)紳一體當差納糧,也是在清世宗雍正年間執行政策,當時亦受到不少非議責難。
作者: scchiao2000    時間: 2018-1-15 06:36 PM

論雍正的功與過,雍正有六大歷史功績!讓後世仰望!







雍正是清代前史上提的比較少的的一位皇帝,即使是在大中學的基礎前史必修課裡面,觸及的也很少。這麼就造就了一個充滿神秘色彩的皇帝,對他的評估,眾說紛紜,褒貶不一,變成一個爭議頗大的一代帝王。

關於咱們來說,看過更多的是戲說雍正的戲,雍正王朝使我從正面了解了這麼一個前史上最為勤勉的皇帝。 雍正,拋開他為履行其決議計劃而採取的一些手法不談,就其方針及其效果和前史意義而言,我覺得是有功勞的。


1. 整理吏治

康熙往年吏治鬆散,貪污叢生,官員墮落墮落,國庫空無;在這麼一個虛偽昌盛的背面,雍正早已看在眼裡。雍正一即位,便著手整治,要求文官不貪墨,武官不剋扣軍餉,為此還專門建立會考府,對財務進行審計。準則上防止了墮落等景象出項的空間。


2.建立軍機處

原來清朝軍事上的工作主要有議政處來決議,平時國家行政事務則由內閣處理,雍正則在議政處和內閣以外建立了軍機處,設有軍機大臣5—7人,共商軍國大事,進步在朝決議計劃功率。可是軍機處權利過大,位置在內閣之上,使得內閣原有的擬旨及其批駁皇帝錯誤決議等權利形同虛設,雍正大權獨攬。


3.完善密折準則

添加能夠上奏摺人的數量,高峰時曾達1200人,擴大了信息的來歷,奏摺只需通過奏事處直接抵達雍正手中,並能夠直接下發到奏事人手中,一起也強化了皇權。


4.改土歸流

改動少數民族地區世襲的土司、頭人準則,對此中心沒有任免權。改土歸流準則在全國的推行,改動了這種狀況。流即為流官,由朝廷派遣,有任期,故而加強中心對少數民族地區的控制。


5.攤丁入地

中國古代幾千年來,都是土地和人丁分頭交稅,雍正將人頭稅攤到土地稅中,這麼就免除了困苦老百姓沒有土地還仍然繳納人頭稅的不公平局面,減輕了封建稅負及人身依服,一起客觀上刺激了人員的添加。


6.廢棄賤籍

所謂賤民即在民籍以外,不屬於士農工商之列,不能讀書,不能參與科舉考試,生生世世為奴。雍正廢棄賤籍是一件功勞。 雍正四十五歲即位,在位一十三年,終身努力變革弊政,在王公大臣、地主富豪、文人墨客的譴責與責難下,銳意進取,勤政為民,煞費苦心,雍正功勞不可沒,「康乾盛世」精確應當是「康雍乾盛世」,其在康雍乾三朝起承上啟下的效果。


雍正,這位歷史上極具傳奇色彩的封建君主,他的一生雖短但卻頗有作為。攤丁入畝的賦稅改革,促進了經濟的發展;改土歸流打擊了割據特權,同時也發展了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文化;耗羨歸公的貨幣制度,統一了稅款,整頓了吏治。這些,都使雍正的統治贏得了「滿堂彩」!

但是,畢竟雍正也只是中華五千年中的一位封建君王,鞏固封建統治,維護皇權,守住先帝帝業,是他一生的宿命。對於人民的反抗,他殘酷地進行鎮壓,造成多少冤假錯案,死於非命者更不在少數;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他一味地實施重農抑商政策用以調整經濟;由於害怕人民的反抗和資本主義的顛覆,他懦弱地進行閉關鎖國。這些,也讓雍正的統治罩上了恐怖的陰影,使腐朽落後的封建統治更加根深蒂固。

基於對雍正的濃厚興趣,本小組進行了小小研究,並有了自己對雍正新的認識及想法。

談及雍正,人們褒貶不一:贊之者認為他是開創盛世的明君,彈之者認為他是腐朽與暴戾的代名詞。對於這位極具爭議的歷史人物,我們研究性學習小組選定這個課題,進行了一些研究,產生了一些新的認識、觀點和看法。現就我們的研究成果總結如下。


清世宗雍正,名愛新覺羅·胤禎,生於公元1678年12月13日,卒於1735年9月28日。其乃康熙皇帝第四子,康熙病死後繼位,為清代入關第三帝。在位13年,死後葬於河北泰陵(今河北省易縣西)。

總的來說,雍正是一位十分複雜而矛盾的歷史人物,處於西方資本主義潮流衝擊中國封建社會閥門的前夜這種特殊歷史時期,因而具有其他許多帝王所不具備的傳奇色彩。他是勇於革新、勤於理政的傑出政治家,對於康熙晚年的積弊進行改革整頓,一掃頹風,使吏治澄清、統治穩定、國庫充盈,人民負擔減輕。但他畢竟是封建皇帝,有著重大過失和種種局限。以下我將從三個大方面對雍正進行評價。


一.雍正之功



1.攤丁入畝

這是一項重大的賦稅改革,人丁稅,在中國有著相當長的歷史,成年男子,不論貧富,均須交納人丁稅。雍正實行改革,將人丁稅攤入地畝,按地畝之多少,定納稅之數目;地多者多納,地少者少納,無地者不納,是謂「攤丁入畝」,一舉取消了人頭稅。總的來說,這項政策有利於貧民而不利於地主,是我國賦稅史上的一項重大改革。賦役制度作為封建社會的重要經濟制度,它的變革自然會產生重大的影響並具有重要意義。首先,它標誌著封建國家的賦役制度向統一的賦稅制的轉變,對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也有了一定的作用。其次,保障了財政收入的相對穩定,也為清朝中央集權的統一與多民族國家的統一和發展創造了經濟力量。第三,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減輕人民的賦役負擔,鬆弛了對人民的封建束縛,促進了資本主義萌芽的增長。總之,從封建社會的角度看,這一切緩和了社會矛盾,加強了封建統治,促進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的輕微改善,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然而,從社會發展的總趨勢看,攤丁入畝政策有明顯的局限性。它沒有消除反而加強了封建土地所有制,沒有也不可能消除社會中的階級矛盾。從根本上講,它維護的仍是統治階級的利益——長久統治、牢固統治的利益。它使封建統治更加牢固。事實上,攤丁入畝之所以能在一定程度上實行,首先是千百萬勞動人民反抗賦役不均所進行的激烈鬥爭的結果;雖然名義上陸續在各省實行,但不可能持久認真地貫徹執行。因此,絕不能過高地估計攤丁入畝的實際意義。


2.改土歸流

當時,我國西南及其他一些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實行土司制度,其職務為世襲,僅名義上接受清朝的冊封。土司們生殺奪予、恣意專擅。這種制度妨礙了國家的統一和地區經濟文化的發展。雍正即位後,廢除了雲南、貴州、廣西、四川、湖南各地的許多土司,改成和全國一致的州縣制度。這是一場中央與地方嚴重的鬥爭,許多土司武裝反抗,雍正堅決派兵平定,體現了領導者的魄力。在平叛戰爭中雖然也累及無辜,給少數民族造成傷害,但從長遠來說,這是進步的措施,打擊和限制了土司的割據和特權,對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文化發展有利。
但是,究其實質,這場改革只是封建統治階級中中央與地方的角力和鬥爭,並非以人民利益為重,不可過高評價。


3.耗羨歸公

我國古代以銀、銅為貨幣,徵稅時,銀兩在兌換、熔鑄、保存、運輸中有一定損耗,故徵稅時有一定附加稅。此項附加稅稱「耗羨」或「火羨」,一向由地方州縣徵收,作為地方辦公及官吏們的額外收入。耗羨無法定徵收額,州縣隨心所欲,從重徵收,有的抽正稅一兩,耗羨達五六錢,人民負擔甚重。雍正實行耗羨歸公,將此項附加稅變為法定稅款、固定稅額,由督撫統一管理,所得稅款,除辦公費用外,作為「養廉銀」,大幅度提高官吏們的俸收。這樣,既減輕了人民負擔,又保證了廉政的推行。故雍正說:「自行此法以來,吏治稍得澄清,閭閻咸免擾累。」
這裡又涉及到清朝的貨幣問題。那時候,老百姓交稅,都要折算成銀兩上交;而八旗子弟從國家那裡領取的又同樣以銀兩計。鴉片戰爭前夕,白銀因英國殖民者向國人大量傾銷鴉片而外流,這就導致了銅錢貶值,銀元升值,老百姓實際交納稅款增加而貴族實際領取錢財增多。正所謂「羊毛出在羊身上」。貴族們所多得的這些錢財正是從老百姓身上來的。這勢必造成貧富分化更加嚴重,社會更加不公,階級矛盾日益尖銳。這對日後國內此起彼伏的起義運動的爆發,產生了重要的作用。可見,社會中財富的分配對社會發展和統治階級的統治有重要影響。耗羨歸公,其作用巨大:
①彌補了財糧的虧空,把國家的財政收入納入了正軌,這勢必促使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展;
②減輕了勞動人民的一些實際負擔,有利於社會生產力的恢復和發展;
③有利於加強中央財力,削弱地方勢力。
這場改革的實質,是從財政方面加強封建國家的地位,重新調整各階級利益。
當然,這項措施有其局限性。其實,養廉銀兩應由國家正項支出,不應用非法的耗羨銀兩支付,這是其最大弱點;而養廉銀制度本身不夠完備,組織不健全,也沒有建立明確嚴密的法規。從我們現在的觀點看,它是地主階級維護自身利益的行動,這場改革是暫時的、不徹底的。雍正不可能消滅封建社會的這一個弊病。


4.其它貢獻

這包括創立軍機處、推廣奏摺制度,大大加強了中央集權,極大鞏固了皇帝的權力;清理財糧虧空,使中央及各省錢庫充盈,為康熙之後的盛世打下了雄厚的物質基礎,如懲治貪污、解放賤民、平定羅卜藏丹津、始派駐藏大臣等,為中國的統一與發展做出了貢獻。


二.雍正之過



1.鎮壓措施十分嚴厲

雍正對於勞動人民的反抗,不論具體情節,抗官者即以反叛罪論處,斬殺不赦;甚至拒捕時,有人「共在一處,雖非下手之人,在旁目觀,即系同惡共濟」,均斬立決。對民間秘密結社,囑咐官吏們「時時察訪,弋獲首惡,拔樹尋根,永斷瓜葛」。連蘇州手工業工人要求增加工資而罷工叫歇都被雍正嚴懲,立碑永禁叫歇。
雍正時文字獄日益頻繁,加汪景祺因「諂附」年羹堯而立斬梟首,查嗣庭因趨奉隆科多而戮屍示眾,陸生楠因議論時政而被軍前正法。最為轟動的當屬呂留良案。呂是清初具有民族思想的學者,已去世40年,後有曾靜、張熙讀呂氏之書,受其影響,竟去策反岳鍾琪,要他反清復明,釀成大案。當時雍正炮製了一回所謂的「公論」。曾呂一案早有雍正七年就審理清楚,雍正決定將曾靜、張熙赦免,而不放過呂留良。到了雍正八年十二月,刑部等衙門擬定呂留良一家的處理意見奏上,雍正頒旨假意向天下士子廣徵意見,並特別指明士子們可以「獨抒己見」。有不知其用意的士子們紛紛進言。浙江紹興府會稽縣的唐孫鎬因為呂留良辯護,被秘密處死在獄中;浙江天台縣學學員齊周華也因同樣原因被關進監獄,備受酷刑。結果呂留良還是被開棺戮屍,其兒子、學生處死刑。不難看出,那時凡是對於朝廷處理曾呂一案「獨抒己見」。有異詞者,雍正均把他們看作「妄匪」與「奸匪」,可知他下詔廣徵天下意見的真實用心,不過是「引蛇出洞」,釣「妄匪」、「奸匪」上鉤,以便一網打盡。對呂留良治罪,是雍正的既定方針——「朕思呂留良之罪,從前諭旨甚明,在天理國法,萬無可寬」。他徵求天下意見的做法,是讓天下生監「各具結狀」,勒令人人表態、簽字畫押,此乃威懾之舉,進行的是一次不折不扣的思想「清理」,哪裡有一點兒問計於天下的意思?
從此,知識天子動輒得咎,形成閉眼不敢看現實、緘口不敢談政治的沉悶風氣。清王朝的腐朽之風日愈濃烈,無數大好人才因此而被埋沒。


2. 重農抑商。

雍正如是說:「農為天下之本務,而工賈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畝之中少一耕稼之人。群趨為工,則物之製造者必多,物多則售賣不易,必致壅滯而價賤,是逐末之人多,不但有害於農,而並有害於工也。」他又認為開礦「斷不可行」。因為開礦將引誘人們離開農本,追求末業,而且礦工聚集一地,易於鬧事。
這個在我們現在看來極其荒唐可笑的想法,其實也有其中的道理。小農經濟是封建經濟的根本,而工商業的發展必然地將與資本主義萌芽聯繫在一起。雍正這一政策,不過是極力地在維護這個貌似繁榮強大實則岌岌可危的腐朽落後的封建制度而已,從一個封建統治者的角度說,這無可厚非;我們甚至可以因此而說他是一個成功的封建統治者。
但是,從歷史上看,作為一個中國人來說,沒有多少人會對他這種政策稱道。正是因為重農抑商政策的持續「堅決」貫徹,才有了封建制度頑固的軀殼在苟延殘喘,才有了華夏五千載未有的被夷邦的堅船利炮轟得割地賠款屈膝求饒的奇恥大辱。這一點,我們還將在後面的評價部分具體地從大的角度說明。


3. 閉關鎖國

當時,資本主義洪流在西歐風起雲湧,外商來華貿易日漸增多。但雍正卻不許中國商人出洋貿易,設置種種障礙,聲言「海禁寧嚴毋寬,余無善策」。後來,在沿海各省的再三要求下,雖稍稍放開海禁,但仍加以種種限制。尤其對久居外國的華僑商販和勞工,「逾期不歸,甘心流移外方,無可憫惜,不許其復回內地」。當時的華僑同胞,可謂是內外皆無助。
這一政策指導下的雍正明顯地對外來文化也有一種抵制(其實不如說是對這些外來先進文化可能危及自身落後統治的恐懼)。於是乎有了雍正大規模驅逐傳教士的事件。這一事件,一是因羅馬教廷有派教士控制中國的幻想,即引起了中國封建皇權與西方宗教神權的衝突;二則是基督教的傳播吸引了一定程度的中國下層民眾,這當然會使清朝統治者不安。這一措施在鴉片戰爭前一直承襲,成為對外關係的基本政策,客觀上使清帝國處於對外一無所知的閉塞狀態;而另一方面,使世界各國尤其是西方國家人民對中國產生了一定程度的誤解和敵視,破壞了中國的國際形象而使之在國際舞台陷入孤立境地。這種拒絕與世界交往的態度,並未起到任何保護中國的作用,相反卻帶來了無窮的後患。這種典型可笑的掩耳盜鈴的行為,或者說是一種應對外界變化的駝鳥政策,實在可笑可恨。


4. 其它過失。

主要有好大喜功,急於求成等。這不僅是封建統治者的通病,甚至也是國人的通病。在此不多加贅述。


三、總體評價及我們的一點感悟


從封建統治角度講,在封建社會中,即使一個我們稱之為「英明」的君主也往往要用陰謀手段和殘酷鬥爭來奪取和鞏固統治,漢武帝、唐太宗、武則天、努爾哈赤都有許多殘酷專制的行為,雍正並不是個例外。他作為一個最高統治者,勤於政務,洞察世情,以雷厲風行的姿態進行整頓改革。雍正統治十三年是清朝統治的重要時期,承上啟下,為以後乾隆時期的繁華盛世打下了基礎。
然而,我們對他的認識和評價可以到此就為止了嗎?不,遠遠不夠。不妨讓我們把視野放寬些、目光放遠些,看看雍正時期的世界是怎樣一個背景,這個時期究竟又對歷史產生怎樣的影響。
對於生產力而言,雖不乏有極力鼓吹康雍乾盛世者,但究其實質,也只是對明末的恢復性增長。明代無論是鐵、造船、建築等重工業,還是絲綢、棉布、瓷器等輕工業,在世界上都是遙遙領先的,工業產量占全世界的三分之二以上,比農業產量在全世界的比例還要高得多;而所謂「盛世」人口雖數倍於明朝,但鐵和布匹這兩項指標性的工業產品的總產量卻始終未能恢復到明末的水平,到1810年「盛世」結束不久,中國工業產量僅為全世界的百分之六,遠不及兩百年前的明末。
雍正的閉關鎖國使中國的對外交流停止,對西方世界的驚天巨變一無所知,給中國帶來災難性後果。馬克思指出;「推動這個王朝實行這種政策的更主要原因是它害怕外國人會支持很多的中國人在十七世紀的大約前半個世紀裡即在中國被韃靼人征服以後所懷抱的不滿情緒。由於這種原因,外國人才被禁止同中國人有任何來往。」他當年就評價中國說:「一個人口占世界三分之一的幅員遼闊的帝國,不顧時勢,仍然安於現狀,由於被強力排斥在世界體系之外而孤立無依。因此,極力以天朝盡善盡美的幻想來欺騙自己,這樣一個帝國,最終要在一場殊死搏鬥中死去。」
世界從中國獲得了許多東西,而中國卻沒有得到一樣真正有用的東西。美國學者卡特說:「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四種發明的傳入,對現代世界的形成,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火藥的發明,消除了封建制度,創立了國民軍制。指南針的發明,導致發現了美洲。造紙和印刷術替宗教改革開了新路,並使推廣民眾教育成為可能。」馬克思也稱:「火藥、指南針、印刷術——這是預告資產階級社會到來的三大發明。」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不亦悲乎!
可見,一個人,如果沒有認清歷史發展的趨勢,逆潮而動,那麼他所付出的任何努力都只會成為歷史的罪狀;如果迎流而上,開拓進取,縱使再小的功績,歷史總會記上濃墨重彩的一筆,後人總不會吝嗇他們在一方矮墓前深深的鞠躬。康、梁之輩,政治魄力不如雍正,成就也遠遠不及,但人們反抑後者而揚前者,正是此理。因此,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時代的潮流和時代賦予自己的使命,往正確的方向前進,才不會迷失在歷史的海洋里。我們想,這就是我們這次研究性學習中最大的收穫。


<上文轉載/網絡隨便報:駭客網郵病毒程式連結>






有興趣者,不妨斟酌參考。
作者: scchiao2000    時間: 2018-1-15 06:54 PM

雍正的教訓——永遠不要得罪讀書人





雍正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好皇帝,在位十三年,勵精圖治,澤惠百姓,為乾隆「極盛之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是,在後世輿論口中,他卻是壞得透頂的皇帝。從他在位到死後,咒罵他的聲音不絕於縷。雍正在位時,就有所謂「謀父」、「逼母」、「弒兄」、「屠弟」、「貪財」、「好殺」、「酗酒」、「淫色」、「好諛」、「任佞」的十大罪狀。為此,雍正專門親筆寫了《大義覺迷錄》一書,就這十大罪狀進行辯解,但卻越抹越黑。這十大罪狀雖然大都子虛烏有,查無實據,但芸芸眾生人云亦云,眾口一詞,雍正在位時就百口難辯,死了,似乎也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他九泉下得知,肯定不能瞑目。

事實上,雍正終其一身都在為增加國家財力、治理腐敗、改善民生、推進公平而努力。他推行的幾大政策都抓到了點子上,很符合當時的社會實際,就是以現代的視覺看,也有進步意義。


比如「攤丁入畝」。中國自古就有人丁稅,一直是國家稅收的大頭。所謂人丁稅,就是成年男子不論貧富,不論有地無地、地多地少,均須繳納的人頭稅。雍正將人丁稅攤入地畝,按地畝之多少,定納稅之數目。地多者多納,地少者少納,無地者不納,是謂「攤丁入地」。此舉不但增加了國家收入,也使稅賦趨於公平,是我國財政賦稅史上的一項重大改革。這項改革有利於貧民而不利於地主。而且,地主的賦稅負擔加重,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或緩和了土地兼並,緩解了社會矛盾。想一想,地主看到自己多交了稅,農民少交了稅,心裡能高興的起來嗎?

雍正推行的「耗羨歸公」更是減輕民眾負擔,抑制官員腐敗的好措施。我國古代以銀、銅為貨幣,銀兩形狀大小不同、成色不同,徵稅時,需統一熔鑄為大小形狀一致、成色相同的銀錠上繳戶部,熔鑄過程中產生的損耗稱為「火耗」。同時,清代賦稅中的「漕糧」徵收糧食,糧食在晾曬及長途運輸中被雀吃鼠啃的損耗叫做「鼠雀耗」,解送搬運入庫所需費用叫做「腳耗」。這些統稱為「耗羨」。為足額上繳,地方在徵稅時要加一定附加費,稱為「耗羨」或「火耗」。但是,各地徵收「耗羨」無統一標準,州縣隨心所欲,從重徵收。有的抽正稅一兩、耗羨達五六錢,人民負擔很重。高出正稅收入這麼多的「耗羨」用來幹什麼?一是補貼官員的生活。清朝延襲明制,實行低俸祿制度,一品大員總督的年俸僅一百八十兩,二品的巡撫、布政使僅一百五十兩,以下遞減,七品縣令只有四十五兩,吏役錢糧更加微薄,一年只有六到八兩。這點錢,很難維持一家人的生活。二是用於地方行政及辦公開支,或彌補財政虧空。三是公開進奉上司,有冬天送的炭敬(用於取暖),夏天送的冰敬(用於降溫),各大節氣和上司及家屬的生日、紅白喜事等送的「節禮」等名目,統稱為 「陋規」。因為「耗羨」是地方官們「合法」的額外收入,「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才成為普遍現象。雍正實行「耗羨歸公」,將「耗羨」銀兩按地丁銀的一定比例徵收,因地丁銀的固定而固定,從而將此項附加費變為法定稅款、固定稅額。雍正六年,又清理各項「陋規」,使其歸於公款。「耗羨歸公」首先是大幅降低了耗羨率。浙江從百分之十降到百分之五、六;山東從百分之八十降到百分之十八;河南從百分之八十降到百分之十三,納稅人得了很大實惠。其次,規範了管理使用範圍。「耗羨」由督撫統一管理,或上交國庫錢糧,或用於地方辦公及財政開支,「皆有定額」,實現了收入和支出的固定化,使地方財政基本能保持收支平衡。與此同時,雍正在歸公的「耗羨」中拿出一塊,作為「養廉銀」,大幅度提高官吏們的俸入。這樣,既減輕了人民負擔,又保證了廉政的推行。這項改革從理順財政體制入手,已經有了近代財政預決算的色彩,當時就有人讚譽:「破數千百年牢固之積習」。雍正自己則說:「自行此法以來,吏治稍得澄清,閭閻咸免擾累」。客觀地說,「耗羨歸公」及「養廉銀」制度的推行,扭轉了康熙後期地方官狂征濫派的狀況,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人民的負擔,對整頓吏治、減少貪污產生了一定正面作用。但是,雖然成倍增加了工資,但區區幾個「養廉銀」,比之以前的「耗羨」,簡直少得可憐,想一想,官員們巨額的「合法收入」被剝奪了,能不恨得咬牙切齒嗎?


「官紳一體當差納糧」就是官員士紳和平頭百姓一樣,都要納稅,都要參加義務勞動。中國歷史上,老百姓除了交錢糧納稅,還要當差,參加官府組織的築堤、治河、修路、運輸等「義務勞動」,即所謂「徭役」,這也是賦稅的一種補充。在雍正以前,歷代皇帝為籠絡讀書人,都實行讀書人和官員一樣不納稅、不當差的制度。凡是有功名的讀書人,哪怕只是個秀才,都可以不納糧,不當差。歷來都有許多田主鑽制度的漏子,將土地投充給可免稅的士子以偷逃稅錢,使國家稅收大量流失。雍正四年,推行了「官紳一體當差納糧」制度。一向自視清高的官員士子們不但要掏腰包納稅,還要夾雜在滿身臭汗的農夫當中,參加繁重的體力勞動。這對他們來說,簡直是斯文掃地。想一想,既失去了高人一等的特權,又不像以前那樣可以逃避國家責任,官員士紳們能不恨之如骨嗎?

這三項改革無疑為三大德政。一方面極大增加國家財政收入,使國家有錢來備戰備荒,另一方面大大減輕了窮苦百姓的負擔,使當時民間百姓殺嬰現象得到抑制,極大緩解了日益激烈的社會矛盾。除此為外,雍正反腐更是動真格的,敢於「殺猴給雞看」。上任不久,就殺了「上下連手,內外勾結」,致使山西庫銀虧空四百多萬兩的山西巡撫(相當於現在的省委書記)諾敏,殺了收受賄賂,泄漏考題的恩科主考官張廷璐等一批大貪官。而且,讓官員們都去「觀刑」。他的高論是:殺貪官不能只叫老百姓看,更要叫當官的看,這比讓他們讀一百部《論語》、《孟子》都要管用得多!而且,雍正注意官員廉潔的制度保證,在實行「養廉銀」、清理「陋規」的同時,成立了會考府,對財政進行審計,審計出的問題,一律嚴肅查處,虧空了的,不管在任的、離任的,一律退賠。所以,有史學家評論雍正:「振數百年之頹風」,又說:「澄清吏治,裁割陋規,整飭官方,嚴懲貪墨,實為千載一時,彼時居官,大法小廉,殆成風俗,貪冒之徒,莫不望風革面」。制度保證了官員的廉潔勤儉,正史上關於「雍正一朝,無官不清」的說法看來不是溢美之詞。

一手抓改革,一手反腐敗,雍正在大幅減輕百姓負擔的前提下大幅增加了國家財政收入,十三年間,國庫存銀從康熙晚年的七百萬兩驟增到五千萬兩。這五千萬兩不是來自貧民百姓,而是來自貪官污吏和地主士紳。但是,「攤丁入畝」整了地主,「火耗歸公」 整了天下的貪官污吏,「官紳一體當差納糧」整了特權讀書人。官僚、地主、士紳是中國封建社會的既得利益集團,他們的特權受損,能不同仇敵愾,群起而攻之嗎?可以想像,雍正當年要頂住多大的壓力,也可以想見改革之難,為政之難。

其實,雍正不是不知道自己的改革要得罪人,所以他勸弘曆不要學自己。作為一個封建帝王,他想儘可能為後世子孫把路鋪得平一些,讓大清王朝傳之千秋萬代。為此,他想的是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把得罪人的事全部做完。

作為一個改革家,雍正還有兩件事很值得稱道。一是廢除賤籍,中國歷來有所謂賤民,即世仆、歌妓、丐戶、媒婆等等。這類人不能讀書科舉,更不能做官,世世代代身份不能改變。雍正將賤籍「開豁為良」,編入正戶,無疑與林肯的解放黑奴一樣,使上百萬人擺脫了人為造成的枷鎖,促進了社會公平進步和生產力的發展。從印度現在依舊難以真正根除賤民制度就知道,雍正這個行為的偉大。二是改土歸流,就是將雲南、貴州、湖南等省少數民族地區世襲的土司(頭人)制改為朝廷派遣的流官制,大大加強了中央對少數民族地區的管理,也促進了少數民族地區經濟和文化的發展,對中國維持大一統起到了積極意義。
雍正還是中國歷史上最勤政的皇帝。他不巡遊、不看戲,每年只在自己的生日休息一天。他白天接見官員、處理政務,晚間批閱奏章,每天只睡四小時,幾乎天天如此。現仍存世的《雍正朱批諭旨》線裝本足有一米多厚。十三年間,他寫的政務朱批竟達上千萬字。在朱批中,常有他自己「辦事自朝至夜,刻無停息」的情景:「日間刻無寧晷,時夜漏下二鼓,燈下隨筆所書」。「燈下批寫,字跡可笑之極」等等。勤政如此,在皇帝中,恐怕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當然,作為一個封建統治者,雍正肯定有他的思想局限。作為一個人,他的性格也有很大弱點。史書上說他求治心切、喜怒無常、急躁殘酷、寡恩刻薄,想來不都是空穴來風。比如他對虧空、侵吞了國庫銀兩的官員一律追繳,甚至查抄家產,就有些操之過急。他在位時,就有人說他是「抄家皇帝」。曹雪芹就是因其父輩家產被查抄後,陷於「舉家食粥酒常賒」的境地的。說句題外話,家財被抄誠然是曹家的不幸,但卻是中國文化的大幸。如果沒有與以前錦衣玉食生活的對照,曾經的公子哥兒曹雪芹何以能石破天驚,寫出「懷金悼玉的《紅樓夢》」,成就中國古典小說的頂峰之作?從這個角度講,雍正是立了大功的,曹雪芹幸甚,中國文化幸甚。

雖然雍正為百姓做了這麼多好事,有這麼多的歷史建樹,但卻得罪了官員、地主、士紳。這些人是中國讀書人的中堅,比之平民百姓、草莽村夫,他們更有話語權,更能左右社會輿論。秀才殺人不用刀,作為後世喉舌的讀書人們,當然要竭其所能捕風捉影,甚至歪曲歷史,把雍正妖魔化了。他們著書立說,大潑雍正的髒水,而貧民百姓沒有文化,歷來被稱為「愚民」,得了天大的實惠也就是感恩幾句,不會傳之紙筆,相反,卻易於被社會傳言所左右,把傳言當成飯後茶餘的談資,以致以訛傳訛。而曾經得到的好處,卻容易被認為理所應當,很快被拋之腦後。於是,雍正在種種野史筆記、小說評書里,被迅速醜化成了反面人物,他勵精圖治、改革時弊的歷史功績被一大堆無聊無謂的流言蜚語徹底淹沒了。


少年讀閒書時記得一句話:黑字寫在白紙上,是斧頭也砍不掉的!是的,把黑字寫在白紙上是讀書人的專長,想做一點事,青史留名的人,永遠都不要得罪讀書人。否則,等著被心胸狹隘的讀書人在紙上罵個一千年吧!





<上文轉載/網絡隨便報>
作者: scchiao2000    時間: 2018-1-15 07:02 PM

他是「隨雍」最神秘的部隊「血滴子」,地位卑微 但個個滿手血腥






在清代十三朝中,雍正是一位施行恐怖、苛嚴政治的強權統治者,關於他的流言蜚語在民間廣為流傳。在世人眼裡,這位皇帝奪位前老謀深算,即位後冷酷無情。他屢行大獄文網森嚴,廣布耳目,令人談虎色變……。凡此種種都為他的統治蒙上了一層詭秘的色彩。

其間雍正身邊有著這麼一隻神秘的部隊,其名:「血滴子」。「血滴子」最早究竟出自何處,不可確考。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類似的藝術構思起到了引導社會輿論,借古諷今的作用。然而,歷史總是有其客觀性的,雍正到底是一個好皇帝,抑或是一個壞皇帝;他的強權政治是有利於社會發展的,還是阻礙歷史前進的?必須從史實中去加以考察、認定。"血滴子"的形象特徵是詭秘、殘暴、人治加鐵腕,藝術原形是雍正朝的特務組織和密折制度。

那麼,「血滴子」與特務政治的真相是什麼?筆者不揣簡陋擬加以正之:

據史書記載,公元一七三五年八月二十日,雍正還在處理政務,晚上得病,次日凌晨死亡。由於死亡非常突然,於是在官場,在民間,便產生了種種猜想和傳說。民間流傳最廣的就是呂四娘報仇削取了雍正首級。


雍正年間,湖南秀才曾靜因不滿清廷統治,上書陝西總督岳鍾祺(岳飛的後裔)策動反清。事後,雍正就此事大做文章,對案犯嚴加審訊,廣肆株連,由此引出浙江文士呂留良文字獄案。曾靜等人?鐺入獄,後被滿門抄斬,呂留良一家也未能倖免。呂留良之孫女呂四娘因在安徽乳娘家中,幸免於難。年僅十三歲的呂四娘秉性剛強,得知其全家祖孫三代慘遭殺害,悲憤填膺,當即刺破手指,血書「不殺雍正,死不瞑目」八個大字。

於是隻身北上京城,決心替全家報仇。途中巧逢高僧甘鳳池,四娘拜之為師。甘授呂四娘飛檐走壁及刀劍武藝。

之後,呂四娘輾轉進京,設計潛入干清宮,刺殺雍正,削下頭顱,提首級而去。民間又盛傳雍正大葬時只得以金鑄頭代之,葬於河北省易州泰陵地宮。


雍正登上皇位後,為了鞏固專制統治,也為了酬謝黨羽,在內務府之下設立了「粘杆處」機關。「粘杆處」的頭子名「粘杆侍衛」,是由有功勳的大特務擔任的。他們大多是雍正藩邸舊人,官居高位,權勢很大。粘杆處的一般成員名「粘杆拜唐阿」統稱「粘杆拜唐」,由小特務充任。他們都是內務府包衣人,屬未入流,薪水不高,但每天跟隨雍正左右,炙手可熱。

可見「粘杆處」表面上是伺候皇室玩耍的服務機關,實則是一個特務組織。小說中所謂的「血滴子」大約指的就是粘杆處的這些人。不難推想,雍正是把政敵比作魚、蟬、蜻蜒一樣的小動物來撒網捕捉、加以控制的。

「粘杆處」雖屬內務府系統,總部卻設在雍親王府。雍正三年,胤?降旨雍親王府改為雍和宮,定為「龍潛禁地」。但奇怪的是改制後的行宮並未改覆黃色琉璃瓦,殿頂仍覆綠色琉璃瓦,有人認為:雍和宮雖為皇帝行宮,曾經有一條專供特務人員秘密來往的通道。但是,今天的雍和宮其實是一個森嚴的特務衙署,為了不致秘密外泄,才改府為宮。還有一種傳說:在雍和宮已找不到任何地下通道的痕跡了,很可能雍正的兒子乾隆為了消除其父留下的不良遺蹟,改雍和宮為喇嘛廟時,已加以徹底翻修,將之平毀無痕。

「粘杆處」在紫禁城內還設一個分部,御花園堆秀山「御景亭」是他們值班觀望的崗亭。山下門洞前擺著四條黑漆大板凳,無論白天黑夜,都有四名「粘杆衛士」和四名「粘杆拜唐」坐在上面。雍正交辦的任務,由值班人員迅速送往雍和宮,再由雍和宮總部發布命令派人辦理。雍正去世後,乾隆皇帝繼續利用"粘杆處"控制京內外和外省大臣的活動,直到乾隆死後,"粘杆處"的特務活動才逐漸廢弛。






<上文轉載/網絡隨便報>
作者: scchiao2000    時間: 2018-1-15 07:12 PM

《甄嬛傳》改了這麼多的歷史事實,細數之中存在的6大漏洞,不看都不知道!







漏洞1:成為太后的是乾隆生母

雍正帝在皇位繼承上有一項重大創新,那就是秘密立儲。鑒於康熙帝在預立太子問題上的失敗,雍正帝於元年八月宣布密建儲位法——將他的繼承人弘曆的名字寫好,雍正御筆《夏日泛舟詩》軸放匣中,置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後,駕崩後從匣中取出宣讀。又以密旨藏於內府,以備核對。這個方法,避免了皇子爭權而引起的激烈鬥爭。後世幾代都效法他。

漏洞2:果親王是十七阿哥,並不是六阿哥
真正的果親王在當阿哥時,就和十三阿哥允祥,十六阿哥允祿一起追隨依附雍親王,是雍正的私黨和死黨,也是雍正執政後比較依仗的一個。於允禮雍正元年四月,被封果郡王,尋命管理藩院事。三年,以實心為國、操守清廉,特命食親王俸,班在順承郡王上。六年二月,以效力忠誠,晉果親王。果親王有正室,嫡福晉鈕祜祿氏,是果毅公阿靈阿的女兒;側福晉孟氏,是達色之女。側福晉孟氏生過兩個孩子,兒子沒活過周歲,女兒沒活過二周歲。


漏洞3:愛新覺羅·胤禛只刪封過一位皇后

史上記載雍正有兩個皇后,孝敬憲皇后烏喇那拉氏和孝聖憲皇后鈕祜祿氏,事實上鈕祜祿氏的封號是兒子乾隆登基後封的,並不是丈夫在世時冊封。雍正八年,胤禛晉封熹妃鈕祜祿氏為貴妃,雍正九年皇后烏喇那拉氏死後雍正並沒有再進熹妃的位份,在皇后和皇貴妃都空缺的大局下熹貴妃成為品階最高的妃子統領後宮。


漏洞4:雍正寵妃只有年妃沒有華妃

《甄嬛傳》雍正的寵妃一直在變,從華妃到安陵容再到甄嬛……看看雍正后妃的名單里,根本就沒有她們。事實上雍正沒有真正寵愛的妃子,就連年妃也只是他為了穩住年羮堯才收在身邊的,算得上是一種和親。


敦肅皇貴妃,年氏,一等公、湖廣巡撫年遐齡的女兒,年羹堯的妹妹。康熙年間嫁入雍親王府,為側福晉。從她首次生育直至她逝世的十一年間,雍正帝的子女無旁出。雍正帝登位,冊為貴妃。雍正三年十一月,病重,晉封為皇貴妃。十一月二十三日,薨,諡號為敦肅皇貴妃。年氏是康熙末雍正初最受寵的妃子。年貴妃一生命運坎坷,三個兒子一個女兒都夭折了,死後一個月,她的哥哥年羮堯就被降罪。




漏洞5:清朝後宮編制與劇中眾佳麗的分位出入較大

清朝後宮編制為:皇后一,皇貴妃一,貴妃二,妃四,嬪六,貴人、常在、答應無定數。這些份位中並沒有選侍、美人、小媛、芬儀、容華、貴嬪、昭媛。

儘管是架空寫的小說,書里只是含混地交待了大周,所有人物的名字都在歷史上找不到出處,但是後宮的制度還是參考了歷朝歷代的舊制。從後、妃、九嬪的等級上來看,更為接近的是唐代後宮編制。唐代的後宮有:皇后一人,下立四妃——貴妃、淑妃、德妃、賢妃各一人;以下有九嬪——昭儀、昭容、昭媛、修儀、修容、修媛、充儀、充容、充媛各一人;再下就是婕妤九人,美人九人,才人九人,寶李二十七人,御女二十七人,采女二十七人。

漏洞6:雍正在位期間只有兩名皇子出生



雍正皇帝共得十子四女,當中八名皇子與四名皇女皆於即位之前誕育,但只有四位皇子活到雍正即位。雍正在位十三年其間只有兩名皇子出生:福沛、弘曕。雍正死後繼位的那位四阿哥弘曆洽洽是在雍正登基前就出生了,而電視劇版的《甄嬛傳》里交待的歷史背景是設定在胤禛已經是雍正而非雍親王了。






<上文轉載/網絡隨便報>
作者: stleth    時間: 2018-1-16 10:08 AM

本帖最後由 stleth 於 2018-1-16 10:11 AM 編輯

雍正是不是好皇帝要從公、私兩方面看。於公,雍正勤政且銳意改革,是個明君。於私,雍正心胸狹隘,多疑狠毒,是個挺負面的可怕人物。還有別信血滴子那一套,更別信雍正是死於非命,橫死於暗殺,那些都是後世附會之說。
作者: a78467    時間: 2018-1-23 09:03 PM

解決了康熙末年得危機,延續了清朝得興盛,就對百姓的施政來看是好皇帝~
作者: SDG8624    時間: 2018-1-25 12:52 AM

整體上說算是一位好皇帝
解決了當時的財政和貪污問題
鞏固了中央權力等等
所推動的政策影響到清朝的中到後期
但是同時禁教和文字獄讓很多無辜人死在他手上
也讓當時中國失去了與外國交流
作者: tangoxtc    時間: 2018-1-25 07:29 PM

本帖最後由 tangoxtc 於 2018-1-25 07:38 PM 編輯
SDG8624 發表於 2018-1-25 12:52 AM
整體上說算是一位好皇帝
解決了當時的財政和貪污問題
鞏固了中央權力等等

禁止西洋人其實根源不在於東方這裡
問題在西方

西方傳教士在早些年取得正面成果的是隸屬耶穌會的傳教士
他們走上層路線並迎合東方傳統
透過對官紳階級傳教並適度的在教義上的灰色地帶替東方傳統解套(詳:利瑪竇規則)
並以西方學者西方儒生的身分自居減少忌諱
這種由上而下緩慢但是漸漸滲入的方式不只在中國
在日韓等地都取得了相當的成果
許多官紳與地方大員都相繼信教並且協助推廣
自此耶穌會也逐漸壟斷了教廷對東方的貿易而逐漸壯大

但是後來走一般民眾路線且基本主義形式較為強烈的道明會、方濟會等派別相繼進入東方
在民間聚眾行事、在高層與耶穌會爭資源
除了信仰規則與外交章程上的通衝突外(詳:東西方禮儀之爭)
傳教士甚且參與到了東方的政治鬥爭最後引起東方執政者的不滿
所以清朝自雍正起禁教
日本也在德川幕府的命令下禁止
不過傳教士依然在東方朝廷內存續著並引入不少西方內容
只是沒有擴散到民間而已

這方面的問題其實在西方也上演著
教廷過度深入干預西方各國的政權
而在民間的各項措施又使當權著百般忌諱
最後先是教廷內部分裂鬥爭
西方君主也藉機逐漸擺脫教廷
才讓宗教干預逐漸走出西方各國
作者: foxfishes    時間: 2018-1-28 01:01 AM

雍正最大的功勞應該是在為國家掙到了龐大錢糧與刷清吏治
沒有這樣就沒有乾隆的盛世
而且對百姓相當層面也算好的
作者: sosoyuo2000    時間: 2018-2-2 10:33 PM

其實用現在的觀點去看以前的政治形態 確實是比較有不同的想法

就個人而言 如果是以當時康熙留下的政治 社會 狀況來說

或許雍正才是真正適合當時的領導者 堅毅果斷的領導者

奠定後來的乾隆盛世的基礎   
作者: s48844010    時間: 2018-2-3 12:05 AM

雍正至少延續了滿清百年的壽命,沒有他,滿清早就破產了
作者: by1205369    時間: 2018-2-6 10:59 PM

電視劇看多了吧
歷史上有那一個皇子不是為奪嫡而費盡腦汁
只是成則為王敗則為寇
他本人精力充沛,勤於國政
康熙朝庫房虛耗十分嚴重
他用了幾年時間就把虧損補足,充實國富
只是後世集中在紀錄他奪嫡的野史故事
忽略了他為君的才能政績
作者: kon88683082    時間: 2018-2-10 05:54 PM

本帖最後由 kon88683082 於 2018-2-11 07:18 PM 編輯

算好皇帝吧 印象中十分勤於政 而且也沒什麼不好的傳聞 最多就是傳位軼事吧
作者: neal155455    時間: 2018-2-10 09:14 PM

一個勤政聞名的皇帝

就是一位好皇帝

雍正就是中國千百年來少見

勤政愛民的好皇帝
作者: w1990ww1990w    時間: 2018-2-11 07:56 AM

攤丁入畝、火耗歸公,基本上8個字就已經很明顯的顯示出雍正的作為了。對于當時的民眾而言,當然是好皇帝,但對于某些階層,特別是既得利益者,雍正觸動了他們的利益,這也是為什麼雍正的名聲似乎有問題的原因。于民,雍正勤政愛民,攤丁入畝、火耗歸公都是划時代的改革方案,有利于民。于官,雍正手段嚴苛,康熙末年貪腐弊病一掃而空,年羹堯等有功但驕縱之臣,都死于他的手下,他于官是很殘忍的。但如果沒有雍正,清朝大概會早亡100年
作者: abcabc0520    時間: 2018-2-11 11:46 PM

很認真的皇帝,主政期間民間也是太平,對外用兵也相對較少
除了對手足無情..不然真的沒甚麼大缺點了
作者: sevenfour    時間: 2018-2-22 11:55 PM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none.ppl.here    時間: 2018-2-28 08:38 AM

就百姓而言,確實是好皇帝。
就文明而言,不算好
作者: h2kj7a25    時間: 2018-2-28 09:17 AM

康乾盛世
其實是康雍乾盛世
只是雍正在位太短
而且很多改革都要得罪人
自然被黑化

作者: eyny4u    時間: 2018-3-5 02:33 AM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djs85707    時間: 2018-3-10 04:16 PM

我覺得就因為有他才有後續的清朝~~不然很快就內亂了




歡迎光臨 伊莉討論區 (http://a401.file-static.com/) Powered by Discu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