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莉討論區

標題: 〈全球企業新典範!亞馬遜員工人數暴增、股價照創新高〉〈MoneyDJ〉〈2017-10-30〉 [打印本頁]

作者: iiifgh    時間: 2017-10-30 01:08 PM     標題: 〈全球企業新典範!亞馬遜員工人數暴增、股價照創新高〉〈MoneyDJ〉〈2017-10-30〉

本帖最後由 iiifgh 於 2017-10-30 01:13 PM 編輯

全球企業新典範!亞馬遜員工人數暴增、股價照創新高
MoneyDJ新聞 2017-10-30 0944 記者 賴宏昌 報導

[attach]120862237[/attach]

Business Insider報導,截至2017年9月底為止亞馬遜(Amazon.com, Inc.)全球員工總數達541,900人,較今年6月底暴增42%(相當於增加159,500人)、與一年前的306,800人相比狂增77%。亞馬遜於8月28日完成併購Whole Foods Market(WFM)的所有程序、進而接收這家公司的9萬名員工。亞馬遜財務長Brian Olsavsky 10月26日在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員工人數上揚的另一項主因為上季收購了中東最大電子商務公司Souq.com。

Olsavsky表示今年以來美國地區倉庫空間增加三成。亞馬遜目前為美國第二大企業雇主、僅次於沃爾瑪(Walmart)的230萬名雇員。亞馬遜網站目前有1.4萬個職缺、超過半數的職稱為「軟體工程師」,另有2,500個為亞馬遜雲端服務部門(Amazon Web Services;AWS)行銷職缺。

紐約時報8月報導,根據美國智庫「進步政策研究所(Progressive Policy Institute)」今年發布的報告,亞馬遜擊敗沃爾瑪成為有史以來最快達到「30萬名全球員工」里程碑的美國上市企業、掛牌第20年就創下這項紀錄。

亞馬遜於今年夏季在美國舉辦第一屆招聘日(Jobs Day)。亞馬遜表示,每週工作時數超過20個小時的員工將可享有包括壽險、失能險在內等員工福利。

根據亞馬遜在今年1月發布的訊息,過去5年它在美國創造出超過15萬份工作、員工總數從2011年的3萬人跳增至2016年底的逾18萬人,預計到2018年年中為止還將增聘10萬名全職員工、屆時總員工人數將超過28萬。

CNBC報導,亞馬遜硬體部門負責人Dave Limp 9月27日在產品發表會上表示,Echo、Alexa生態系統的相關研究團隊人數已超過5千人。作為對照,Fitbit員工總數逾1,700人、GoPro約1,500人。

知名人力資源機構Challenger, Gray & Christmas, Inc 10月5日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第3季美國企業宣告裁員人數年減22.5%(季減6.2%)至94,478人、創2016年第4季(91,303人)以來新低,同時也是1996年以來同期(91,784人)最低紀錄。

華爾街日報10月11日報導,亞馬遜全球消費者業務執行長Jeff Wilke在受訪時透露,西雅圖總部已經有相當多員工、預期未來12個月內將會再增加6千人,因此需要200萬平方英尺的額外空間。

亞馬遜現在是一家集零售、雲端服務、電影製片、裝置、包裹運輸以及科技技術於一身的公司,囊括美國四成線上零售市場占有率。Wilke認為亞馬遜在這些領域都面臨強大競爭壓力,而且這並不像足球賽、只能有一個贏家。他還提到,亞馬遜僅占全球零售不到1%的比重。

亞馬遜9月7日宣布將斥資逾50億美元在北美興建第二座總部「Amazon HQ2」。亞馬遜執行長貝佐斯(Jeff Bezos)表示,HQ2規模預估將與現有西雅圖總部相當。

嘉實XQ全球贏家報價系統顯示,亞馬遜10月27日跳空大漲13.22%至1,100.95美元,創歷史收盤新高;今年迄今上漲46.8%。亞馬遜已連續10個季度繳出獲利成績單。亞馬遜預估2017年10-12月淨銷售額將年增28-38%至560-605億美元、營益將介於3.0-16.5億美元之間(中間值為9.75億美元)。

微軟27日跳空大漲6.41%、收83.81美元,創歷史收盤新高;今年迄今上漲34.87%。

dmagazine.com 9月26日報導,美國億萬富翁、NBA達拉斯小牛隊老闆Mark Cuban透露,亞馬遜是他目前的最大單一持股。Cuban說,對於企業而言、人工智慧(AI)會跟現金流一樣重要,不懂AI的公司將無法跟競爭對手一較高下。

Cuban過去曾說,全球第一個擁有上兆美元身價的富豪將會是一位AI領域企業家。

根據富比士(Forbes)最新公布的即時統計數據,貝佐斯資產淨值報931億美元,超越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的899億美元成為全球首富。



銀行ROE可能跌至金融海嘯低點 麥肯錫:亞馬遜才是頭號威脅
ETNEWS 2017年10月29日 11:06

[attach]120862247[/attach]
▲亞馬遜(Amazon)創辦人兼執行長貝佐斯(Jeff Bezos)。(圖/CFP)

財經中心/綜合報導

據外媒報導,顧問公司麥肯錫(McKinsey)年度報告指出,銀行業過去為躲避數位浪潮衝擊,紛紛與金融科技(FinTech)業者聯手,但如今看來,亞馬遜(Amazon)創辦人兼執行長貝佐斯(Jeff Bezos)才是頭號威脅;最慘的狀況下,銀行業股東權益報酬率(ROE)可能跌回2008年金融海嘯時期的低點。

《彭博》報導指出,為對抗數位化的威脅,銀行業乾脆擁抱FinTech業者,不惜與其聯手,但根據McKinsey的年度報告,金融業若還想確保2025之後的四成營收,就應該開始考慮和Amazon這類電商業者合作;Amazon的貸款事業部門已放款給2萬家企業,金額高達30億美元,其他像是谷歌(Google)、蘋果(Apple)或臉書(Facebook)等業者,也紛紛跨足支付業務,這些都是警訊。

巴克萊銀行(Barclays)執行長史戴利(Jes Staley)日前表示,未來15年內,金融服務業的戰場將落在支付業務;事實上,在亞洲,像阿里巴巴這類電商業者已取得相當進展,奪取了銀行業者在中國市場的25%信用貸款業務、12%的共同基金銷售。

《商業內幕》報導則指出,McKinsey原本以為FinTech會是銀行業的最大威脅之一,銀行業也靠著遞出橄欖枝成功躲避攻擊,但現在看來,Amazon、阿里巴巴等電商業者才是最大競爭者,因為它們模糊了過去所謂的「行業」界線,一番攻城掠地後已拿下許多產業版圖,未來甚至想成為民眾辦理各項業務的單一窗口。

全球銀行業2016年的ROE為8.6%,McKinsey也預測,原本整體經濟表現不差的情況,銀行業ROE在2025年可望升至9.3%的水平,但如果消費者轉向電商業者提出的新形態服務,2025年的銀行業ROE恐怕會修正到近似於金融海嘯時期的5.2%水準。

對此,McKinsey建議,金融業不妨和電商業者合作,成為其中的賣家,善用平台的消費者資料庫,即便是自己建立平台也行,都有助提升獲利,ROE甚至可能因此上看14%。



【財經話題】電商威脅 亞馬遜成銀行的惡夢
更新: 2017-10-27 10:54 AM

[attach]120862242[/attach]
麥肯錫最新的年度全球銀行回顧報告估計,在科技金融(Fintech)新平台的威脅下,銀行業的利潤恐下探金融風暴的低潮期。(網絡截圖)

【大紀元2017年10月27日訊】(大紀元記者張東光綜合報導)亞馬遜等電商的不斷壯大已讓美國零售業人人自危,其威脅的觸角現在更延伸到金融業。根據麥肯錫(McKinsey)最新的報告,亞馬遜、阿里巴巴和樂天株式會社(Rakuten)等業者推出的線上貸款等金融科技(FinTech)平台已侵蝕到銀行業者的利潤空間,華爾街銀行業最差可能重回2008年金融危機的低潮期。

《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網站報導,麥肯錫在這份厚達52頁的年度全球銀行業回顧報告中警告,線上業者的威脅正加速中,銀行業者的利潤空間將被大幅壓縮。

該報告估計,在利率攀高等利多影響下,銀行業的股東權益報酬率(ROE)在2025年可達9.3%,但如果零售業和企業客戶以目前的速度轉向數位金融業者籌資,其ROE可能降至與2008年金融風暴低潮期的5.2%。

該報告舉日本的樂天市場(Rakuten Ichiba)為例,其線上貸款平台與消費者之間有強大的連結,該平台提供了折價點數(loyalty points)和電子貨幣(e-money),可讓數十萬客戶用於線上購物。該公司除了發行信用卡給上千萬會員之外,也提供房貸、證券經紀等金融服務。該公司也是日本最大的線上旅遊網站之一。

此外,亞馬遜自2011年已開始對商家提供貸款服務,迄今已借出30億美元給多達2萬間企業。谷歌、蘋果與臉書等科技業者也開始涉及付款業務,中國的阿里巴巴甚至已聯手其它科技業者從銀行界奪取了約25%的貸款業務與12%的基金銷售量。

在線上業者開始全方位介入線上金融業務後,傳統銀行業者如何與其競爭?在美國,多數千禧代的年輕人已將亞馬遜的應用程序列為生活不可或缺要素,73%的千禧代更表示對於谷歌、亞馬遜、線上支付服務Paypal和Square所提供的新金融服務感到興奮。

麥肯錫的報告並未暗示亞馬遜將推出新金融產品或開始接受存款,但卻認為它未來可能接手部分的傳統銀行商機,而這些傳統銀行業務貢獻了全球銀行體系利潤的65%。

傳統銀行業的製造端(存放款業務等)貢獻銀行53%的營收和35%的利潤,配銷端(銷售其它金融產品)貢獻了47%的營收和65%的利潤。麥肯錫報告認為這些線上金融科技(FinTech)平台可能在分配端比傳統銀行更有利基,其利潤大餅恐被進一步瓜分。

該報告認為,銀行業阻絕線上平台入侵有兩個方式,其一是自建新的線上平台,強化與客戶建立密不可分的信任關係,銀行的網站上或將增加房屋買賣資訊、比價工具、貸款計算器等方便客戶理財的工具,其二是與新平台業者合作,銀行將專注存放款這一端,而將配銷端交給線上平台。#

責任編輯:葉紫微



Fintech浪潮之下,麥肯錫:銀行最大威脅是亞馬遜和阿里巴巴
數位時代 by張庭瑜 2017.10.27

[attach]120862238[/attach]flickr

麥肯錫最新《全球銀行年度報告》指出,銀行最大的威脅不是來自fintech新創,而是亞馬遜、阿里巴巴這類的大型電商平台,更糟的是,他們瞄準的正是銀行最賺錢的業務。

面對金融科技(fintech)的破壞式創新,傳統銀行業者除了和新創加深合作,也增加內部軟體人才,為的就是加強自己的創新實力,避免在這場競賽中落後。不過根據麥肯錫最新《全球銀行年度報告》,銀行最大的威脅不是來自fintech新創,而是亞馬遜、阿里巴巴這類的大型電商平台,而他們正虎視眈眈著銀行最賺錢的業務。

銀行的威脅從fintech新創轉向平台

報告指出,無論是支付還是投資顧問領域,銀行已經和fintech新創密切合作,也因此,新創反而有助於升級銀行商業流程,而非破壞。

不過另一方面,金融產業也出現新競爭者。報告指出,亞馬遜這類的平台業者,透過打造以消費者為中心以及一致性服務,串接多元服務而打造出自家生態系,不僅降低消費者的使用成本、也增加方便性。不只如此,電商還握有豐富的用戶數據,並在消費者的消費和理財決策過程中佔據更中心的地位,在跨足金融產業上相當有優勢。

「平台正一個接著一個重塑不同產業,模糊了產業分類的界線,試著成為所有用戶一切服務的來源。」麥肯錫表示。

其中,全球電商巨擘亞馬遜就是最好的例子,其觸角從電商跨足到雲端、物流、影音、消費性電子產品,甚至是實體零售店。

在中國,阿里巴巴同樣不只是電商平台,涉及資產管理、支付、B2B外貿、叫車服務等領域,從通訊軟體起家的騰訊也有類似佈局。

而日本最大電商平台樂天,不僅推出可用於線上和線下店家的點數、信用卡、證券交易和電子貨幣,也經營日本最大線上旅遊入口網站、擁有全球用戶8億人的即時通訊軟體Viber。

從用戶的態度來看,銀行確實不能小看平台帶來的威脅。

根據調查,有73%的美國千禧世代表示,比起銀行,他們更期待Google、亞馬遜、Paypal或Square推出的金融服務;另一份同樣針對美國千禧世代的調查也顯示,多達1/3的人相信,未來五年內他們將不再需要銀行。

平台將取代銀行最賺錢的「分銷」業務

而這批電商大軍所推出的「平台」服務,很有可能將取代銀行最賺錢的「分銷(distribution)」業務,所謂的分銷是指整合各種金融服務的平台「分銷商」的概念。

麥肯席在報告中比較金融服務中「分銷」業務以及銀行傳統業務的股東權益報酬率(ROE),ROE越高代表獲利能力越高。其中,「分銷(Distribution)」業務雖然僅佔金融產業營收中的47%,但卻佔總獲利65%,ROE為20%;相反的,銀行傳統業務(包含借貸),雖然佔總營收53%,但僅佔獲利35%,ROE僅有4.4%。

銀行轉型關鍵:加速數位化、攜手平台商

雖然平台業者大舉入侵金融產業,但銀行仍保有優勢,至少目前他們擁有消費者的信任,也握有大量消費數據,不過銀行能否在這波產業洗牌中生存下來,全看轉型速度是否夠快。

報告指出,若銀行成功數位轉型,包含導入自動化、雲端和app等新技術,以及擁有開發平台的能力,整體而言,未來3~5年,金融產業將增加3,500億美元的潛在獲利。不過,若消費者將他們的金融服務從銀行轉向網路平台供應商,金融產業的ROE到了2025年,可能會從原本的9.3%跌到只剩5.2%。

麥肯錫也建議,銀行不一定要自己做平台,也可考慮和平台公司合作,轉型為金融產品製造商,或成為提供專門性金融服務的銀行(specialized bank)。

數字焦點                                                        3,500億美元
麥肯錫《全球銀行年度報告》報告指出,若銀行成功數位轉型,未來三到五年,金融產業將增加3,500億美元的潛在獲利。



麥肯錫年度報告:亞馬遜才是銀行的噩夢!
INSIDE 2017/10/27 鉅亨網

[attach]120862243[/attach]評論

據《彭博》報導,金融機構近年來為了抵擋 fintech 產業的邁進,與較小的 fintech 公司合作,或自立門戶開發 fintech 業務。據顧問公司麥肯錫的年度報告提出,如金融業欲保護其 2025 年後的 40% 營收,就應開始準備與平台公司競爭的打算,如亞馬遜 Amazon 等。

Fintech 是什麼?

Fintech = Finance (金融 )+ Technology (科技 ) 的縮寫,透過電腦與網路科技提高金融服務的效率,增加更多金融服務選擇。目前 fintech 產業已包含行動支付到虛擬貨幣領域。

報導提出,原本以為 fintech 會造成金融業的洗盤,但發現網路電商對金融業的衝擊更大。先前為網上販賣書籍的亞馬遜開始涉及網路商店,爾後又因收購全食生鮮打擊了實體店零售業者。目前亞馬遜的貸款事業群已借出了 30 億美元給多達 2 萬間企業。

同時,美國科技業如谷歌 Google、蘋果 Apple 與臉書 Facebook 、也開始涉及付款業務。巴克萊執行長 Jes Staley 也認為金融業 15 年內的戰場將會處於付款業務。遠在中國的阿里巴巴與其餘科技業已從銀行界奪取了 25% 的貸款業務與 12% 的基金銷售量。

[attach]120862244[/attach]
Photo Via:Bloomberg

麥肯錫認為金融業可以與平台公司合作,成為科技平臺裡的一位「賣家」,並從平台商得到使用者資料,或自己建立平台,把投資報酬率提升。

此外,金融控管較鬆懈的國家為科技業可更加侵蝕金融業的地方,而美國雖然金融控管較嚴密,使進入產業的門檻較高, 但 如降低金融門檻,銀行的危機也將開始。



網路平台涉足金融業 麥肯錫報告:亞馬遜是銀行的噩夢
LTN     2017-10-26 14:45

[attach]120862240[/attach]
網路書商亞馬遜開始涉及線上商店,貸款事業群也已借出了30億美元給多達2萬間企業,儼然成金融業者一大警訊。(路透)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近年來透過電腦與網路科技,提高金融服務效率的Fintech產業(Finance(金融)與Technology(科技)的縮寫)對傳統金融機構造成衝擊,許多金融業為了抵抗這股風潮,紛紛也開發Fintech業務,但有報告指出,網路電商對金融業的衝擊更大。

據《彭博》報導,顧問公司麥肯錫的年度報告提出,金融業除了要面對Fintech產業的衝擊外,對於網路店商的威脅也不可忽視,報告指出,網路書商亞馬遜開始涉及線上商店,不但收購了全食生鮮打擊了實體店零售業者,目前亞馬遜的貸款事業群也已借出了30億美元給多達2萬間企業,儼然成金融業者一大警訊。

另外包含Google、蘋果與臉書等科技業者也開始涉及付款業務,中國的阿里巴巴甚至已經與其餘科技業從銀行界奪取了約25%的貸款業務與12%的基金銷售量。

麥肯錫認為金融業可以與平台公司合作,從平台商得到使用者資料,或乾脆自己建立平台,把投資報酬率提升,同時警告在金融控管較鬆懈的國家更有利於科技業侵蝕金融業,而隨著金融門檻的降低,銀行所面臨的危機也將開始。




作者: lai23ster    時間: 2019-1-21 03:41 PM

感謝iiifgh大大無私分享-thank you




歡迎光臨 伊莉討論區 (http://a401.file-static.com/) Powered by Discu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