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4月馬祖總會掀起一波觀賞「藍眼淚」的熱潮,然而因「淚況」難以掌控,常有民眾撲空。不過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研究團隊透過單離培養技術,證實藍眼淚中的發光生物之一就是「夜光蟲」,目前已經能夠大量人工繁殖,未來將設置教育展示館,一年四季都可以看到藍眼淚!
海洋大學海洋環境與生態研究所教授蔣國平表示,令觀光客為之瘋狂的「藍眼淚」現象過去被認為可能是介形蟲或夜光蟲所造成,而去年研究團隊在馬祖介壽澳口利用單離培養,發現螢光生物為夜光蟲。藍眼淚的出現可能與環境因子有關,通常「淚況」最佳的時期,大都發生在植物性浮游生物快速成長藻華期間,特別在藻華結束時夜光蟲數量達到最高值,濃度每升海水超過300隻。海大初步證實,夜光蟲是因為受到植物性浮游生物誘發大量出現,這種現象是自然界微生物食物網循環造成的物種交替,並非海域汙染生物,也不是有害赤潮生物。水華(Water bloom)或藻華(Algal bloom),通常為學術所稱「水體優養化」而造成,是發生在淡水中,由水體中氮磷含量過高導致藻類突然性過度增殖的一種自然現象,同時也是一種二次污染。通常水的顏色呈現出綠色或藍色。
「水華」是淡水中的一種自然生態現象,涉及到的藻類有藍藻(即藍細菌)、綠藻、矽藻等。自然形成的水華現象會很快消失,並不會帶來環境影響。(文取自維基百科)
海大研究團隊經過一年的大量培養,已經成功進行20公升水體長期養殖。未來預計成立藍眼淚培育與展示中心等,希望讓北竿及南竿的民眾都有參觀藍眼淚的機會,並且透過長期觀測做「藍眼淚預報」,促進馬祖觀光發展。
歡迎光臨 伊莉討論區 (http://a401.file-static.com/) | Powered by Discu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