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莉討論區

標題: 各位對於「特定某些人」影響歷史的言論會有什麼看法? [打印本頁]

作者: hopfrcb59102    時間: 2017-2-14 08:42 PM     標題: 各位對於「特定某些人」影響歷史的言論會有什麼看法?

我知道如果是受過歷史相關訓練的人,似乎不太喜歡討論這種東西

你們會比較傾向去分析時代背景、文化脈絡、環境等等因素

同時會希望能夠從中得到教訓、啟示、應對方法,見微知著等


不過因為我是業餘的、感興趣的,所以我對於很多東西除了會看時代背景,還會有不同想法

比方在討論秦國時,除了那些大家都已經知道的中央極權、耕戰制度等等因素

我個人始終覺得「人」是很重要的因素

假如秦始皇跟隋煬帝楊廣一樣亂搞,那秦國再怎麼好的情況一定也會馬上瓦解


把情況顛倒過來,隋朝為什麼會滅亡? 這麼好的情況到底是出什麼問題?

不就只是因為隋煬帝把隋朝整個弄殘嗎~


我不是要否定、反對這種大環境的討論以及分析

我只是想以一種有趣、亂來的角度去看待一些歷史上的情況

大部分的大好情況,其實只要一個蠢人就能從100→0









作者: zodiac1848    時間: 2017-2-14 11:24 PM

隋煬帝在位14年(604AD-618AD)

秦朝總共是15年(221BC-207BC),其中秦始皇在位12年(221BC-210BC)

可見:“不太亂搞”的秦始皇,相比“非常亂搞”的隋煬帝,沒有讓朝代活得更長

歷史記載有文學的屬性,有情節起伏,非專業者主要看情節,專業學者更重視時間
作者: lilfox11    時間: 2017-2-14 11:43 PM

zodiac1848 發表於 2017-2-14 11:24 PM
隋煬帝在位14年(604AD-618AD)

秦朝總共是15年(221BC-207BC),其中秦始皇在位12年(221BC-210BC)

會嗎.......

隋文帝在位 24 年,在史上的評價不差吧......
結果他的兒子用了 14年就把小康的天下,弄的風煙四起

不知道是要說文帝太利害,留的家底夠讓煬帝這樣去搞
還是要說煬帝太利害,那麼大的家底,用14年就毀了

始皇雖在位12年,但在他的治下,還沒有搞到六國復辟
若是真的在久一點,或是扶蘇即位,可能秦國就不只15年了
結果弄了個二世上來,三年就把家底給敗光了
是要說始皇留的家底不夠穩妥,還是要說二世太天兵了.......
作者: zodiac1848    時間: 2017-2-15 12:26 AM

lilfox11 發表於 2017-2-14 11:43 PM
會嗎.......

隋文帝在位 24 年,在史上的評價不差吧......

從唐太宗以來,隋文帝就被欽定是隋朝滅亡的重要原因

貞觀四年,太宗問蕭瑀曰:「隋文帝何如主也?」……

太宗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此人性至察而心不明。夫心暗則照有不通,至察則多疑於物。又欺孤兒寡婦以得天下,恒恐群臣內懷不服,不肯信任百司,每事皆自決斷,雖則勞神苦形,未能盡合於理。朝臣既知其意,亦不敢直言。宰相以下,惟承順而已。朕意則不然,以天下之廣,四海之眾,千端萬緒,須合變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籌畫,於事穩便,方可奏行。豈得以一日萬機,獨斷一人之慮也。且日斷十事,五條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繼月,乃至累年,乖謬既多,不亡何待?

而且,隋文帝的政策造成了楊諒叛亂,還是隋煬帝自己想辦法平定的……
作者: lilfox11    時間: 2017-2-15 12:51 AM

zodiac1848 發表於 2017-2-15 12:26 AM
從唐太宗以來,隋文帝就被欽定是隋朝滅亡的重要原因

貞觀四年,太宗問蕭瑀曰:「隋文帝何如主也?」…… ...

重點在於

疑心病重,所以大多時候乾綱獨斷
但個人能力有限,所以並不是每每都合適,但群臣也不敢告訴皇帝


事實上,文帝所犯的錯很有限
最少他留給了煬帝一個不差的家產
不論是初代皇帝給二代皇帝,來比
或是末代和前一任相比,文帝事實上不差

個人認為,重點還是在於煬帝
他所做出的選擇,急功近利和不懂得照顧百姓的份上,導致陏朝的早亡
作者: zodiac1848    時間: 2017-2-15 02:03 AM

lilfox11 發表於 2017-2-15 12:51 AM
重點在於

疑心病重,所以大多時候乾綱獨斷

這就是上帝視角造成扭曲

隋文帝去世,隋煬帝即位,第一件大事:漢王、皇五子、並州總管楊諒叛亂

楊諒為什麼會有那麼大的勢力?

隋文帝開皇十八年,高句麗進犯,隋文帝派楊諒帶大軍討伐高句麗,敗
隋文帝開皇十九年,突厥軍進犯,隋文帝派楊諒帶大軍防御突厥
楊諒占據山西太原,手下既有前南朝的舊將,又有前北齊的人馬

楊諒就是隋朝版的:“扶蘇蒙恬”+“陳勝吳廣”
知道了這一些背景,還能說隋煬帝是“亂搞”嗎?

隋文帝統一天下,其實也是15年(589-604)
表面上天下大治,其實各種割據勢力在蠢蠢欲動
在隋朝內部,由于隋文帝是貴族篡位,隋朝高層的貴族也在蠢蠢欲動
在隋朝外部,東亞老霸主突厥汗國和東亞小霸王高句麗也在蠢蠢欲動

綜合全部的背景,隋煬帝的各種“亂搞”,其實有很强的合理性
作者: lilfox11    時間: 2017-2-15 03:04 AM

到底是因為文帝放任楊諒坐大,還是楊廣無容人之忍

大多開國之君,天下勢力都有蠢蠢欲動的情況

有能力的皇帝,能夠坐的穩,比如宋太祖,漢光武
沒有能力的皇帝,坐穩前就被轟下台了,比方說五代十國,或是五胡十六國

若是要說隋文帝留個千窗百孔的江山,造成陏煬帝要大刀闊斧
還不如說,隋文帝留一個不差的天下,但煬帝為了自己的名聲,而去急就章硬來
作者: zodiac1848    時間: 2017-2-15 03:50 AM

lilfox11 發表於 2017-2-15 03:04 AM
到底是因為文帝放任楊諒坐大,還是楊廣無容人之忍

大多開國之君,天下勢力都有蠢蠢欲動的情況

順便再補充以下隋文帝晚年的狀況:

老三秦王楊俊,被小妾下毒藥,隋文帝厭惡他奢侈,免官軟禁,禁錮至死
老四蜀王楊秀,隋書說被楊素舉報搞巫术,隋文帝指責他罪惡,免官監禁

隋文帝晚年猛烈迫害親儿子 ,傳統史書都寫成是楊廣和楊素的陰謀

近代以來的研究者懷疑,其實是楊堅自己偏愛幼子楊諒,猜忌其他的儿子
楊廣恐怕是附會背黑鍋,證據是他即位后沒有干掉楊秀本人和楊俊的儿子

隋文帝后期的苛政背后,可能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
北朝北魏北齊北周以來,皇室和貴族受到游牧民族狼性影響,政變叛亂形成傳統

史書用儒家的觀念書寫,因此只會批評隋文帝晚年的多疑和隋煬帝“亂搞”的暴走

其實,換一種視角,隋朝可能更像一個巨大的游牧部落,不打仗不搞事不做工程,大家就要亂
作者: 夜月焰    時間: 2017-2-16 12:21 PM

zodiac1848 發表於 2017-2-15 03:50 AM
順便再補充以下隋文帝晚年的狀況:

老三秦王楊俊,被小妾下毒藥,隋文帝厭惡他奢侈,免官軟禁,禁錮至死 ...

隋文帝后期的苛政背后,可能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
北朝北魏北齊北周以來,皇室和貴族受到游牧民族狼性影響,政變叛亂形成傳統
===================================================
你的看法還是沒有說到點上。
其實是魏晉南北朝以來皇室大權旁落,政治成為門閥世家聯合共治的格局面。皇帝為了擴張皇族勢力,只好紛紛採取下列辦法。
一、大量地把自己宗族封王並分配到地方上去。所以西晉的司馬氏如此,南朝宋、齊、梁,北魏等也是依照這方式。但如此一來又有一個隱憂,就是中央一有事故,很容易地方諸王就會興兵做亂。所以西晉有八王之亂,南朝宋、齊也有諸王興兵爭位的事件一再發生。
而隋的楊諒作亂也只是晉南北朝這種政治格局的產物之一而已。
二、就是大量提拔寒門的立量來取代士族。這一點南朝就做了許多努力。但是其實並沒有很成功。直到隋用科舉取士來壓抑門閥。即使是如此,這政策也到武則天稱帝,大量用科舉取士並鎮壓士族後才有一部份的成效。
所以什麼北朝皇室貴族的狼性云云,根本是沒看到魏晉南北朝後來政治格局的特點…

其實北周的建立和北齊不同,本來就是關隴集團聯合推出一個共主的產物。所以北朝的宇文皇室在關隴集團裏的地方也不是特別高,一有妄動就馬上被貴族拍死。
楊堅更不用說了,本身沒什麼軍功,只是因宇文皇族後來沒什麼能人,所以憑外戚身份奪權而已。
然後楊堅後來殺害自己的兒子,根本就是自己摧毀楊氏皇族的勢力。而楊諒沒有看出這一點還自己出來把楊氏的地方勢力給毀了。
因此楊廣後來面臨的又是楊氏皇族衰弱,關隴集團勢力強大的局面。所以想用搞軍功壓抑關隴集團。沒想到攻打高句麗弄把自己弄得很失敗……然後就是山東的地方豪傑紛紛起義,世家的楊玄感叛變…… 楊廣後來龜在江都,其中一個原因也是不想回到關隴集團勢力強大的長安,只怕很快變成下一個王莽……
作者: 夜月焰    時間: 2017-2-16 12:25 PM

本帖最後由 夜月焰 於 2017-2-16 12:28 PM 編輯

其實有人考証,楊堅會殺害楊勇,其實正是害怕楊勇的能力。楊勇本人決不是像傳統看法是那種平庸的人。

及高祖輔政,立為世子,拜大將軍、左司衛,封長寧郡公。出為洛州總管、東京小塚宰,總統舊齊之地。後征還京師,進位上柱國、大司馬,領內史御正,諸禁衛皆屬焉。高祖受禪,立為皇太子,軍國政事及尚書奏死罪已下,皆令勇參決之。
    上以山東民多流冗,遣使按檢,又欲徙民北實邊塞。勇上書諫曰:“竊以導俗當漸,非可頓革,戀土懷舊,民之本情,波迸流離,蓋不獲已。有齊之末,主暗時昏,周平東夏,繼以威虐,民不堪命,致有逃亡,非厭家鄉,願為羈旅。加以去年三方逆亂,賴陛下仁聖,區宇肅清,鋒刃雖屏,瘡痍未複。若假以數歲,沐浴皇風,逃竄之徒,自然歸本。雖北夷猖獗,嘗犯邊烽,今城鎮峻峙,所在嚴固,何待遷配,以致勞擾。臣以庸虛,謬當儲貳,寸誠管見,輒以塵聞。”上覽而嘉之,遂寢其事。是後時政不便,多所損益,上每納之。
經冬至,百官朝勇,勇張樂受賀。高祖知之,問朝臣曰:『近聞至節,內外百官相率朝東宮,是何禮也?』太常少卿辛亶對曰:『于東宮是賀,不得言朝。』高祖曰:『改節稱賀,正可三數十人,逐情各去。何因有司徵召,一時普集,太子法服設樂以待之?東宮如此,殊乖禮制。』… …自此恩寵始衰,漸生疑阻。

……高祖因作色謂東宮官屬曰:『仁壽宮去此不遠,而令我每還京師,嚴備仗衛,如入敵國。我為患利,不脫衣臥。昨夜欲得近廁,故在後房,恐有警急,還移就前殿。豈非爾輩欲壞我國家邪?』於是執唐令則等數人,付所司訊鞫。令楊素陳東宮事狀,以告近臣。
我恆畏其加害,如防大敵,今欲廢之,以安天下。

作者: zodiac1848    時間: 2017-2-16 02:35 PM

夜月焰 發表於 2017-2-16 12:21 PM
隋文帝后期的苛政背后,可能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
北朝北魏北齊北周以來,皇室和貴族受到游牧民族狼性影 ...

其實我們的基本觀點一致,就是隋后期的歷史存在深刻的內部邏輯

你使用的“皇權-臣權”的理論框架,它是近代以來在陳寅恪模型基礎上的演繹

我使用的“部落-國家”的理論框架,它是近年以來中韓學者對陳說有所批判的新說

我們更强調部落的特點比如:移動性/根據地,外事/內亂


作者: lilfox11    時間: 2017-2-16 06:56 PM

zodiac1848 發表於 2017-2-16 02:35 PM
其實我們的基本觀點一致,就是隋后期的歷史存在深刻的內部邏輯

你使用的“皇權-臣權”的理論框架,它是 ...

如果是以這種說詞來看的話
也可以加在唐初繼承人之間的亂相 和 與關隴集團之間的斗爭
如果真要以游牧民族狼性來看
李氏一族,事實上也算是半個游牧民族
如果要以這種說詞的,是可以說得通

從北周,隋,唐 來看的一脈延續
這個可以分成兩方面來看
一方是上層貴族之間的權力斗爭
所以亦有一說是 三征高麗,事實上是為了去掉關隴集團,只是沒想到楊廣會敗的那麼慘,
而導致後來的面之之爭

若是要以政治穩定性來看
北周 - 隋 - 唐初之間,制度的相似度
若是制度相似,何以唐初能穩定下來,而隋卻滅了
北周,還能說是周武早死,要不然不見得會敗的那麼快......

當然,另一方面,也可以拿 隋文帝 相比較 漢初的文帝 ,把煬帝 比較為 景帝
都是天下方平,當年打天下的諸侯蠢蠢欲動,只等著時機成熟
兩位文帝,只是天下治平,但還沒有擺平那些上層權貴
而到了接班人,一次爆發......
作者: zodiac1848    時間: 2017-2-16 08:58 PM

本帖最後由 zodiac1848 於 2017-2-16 10:35 PM 編輯
lilfox11 發表於 2017-2-16 06:56 PM
如果是以這種說詞來看的話
也可以加在唐初繼承人之間的亂相 和 與關隴集團之間的斗爭
如果真要以游牧民族 ...

唐初的“穩定”才是個人强力影響歷史進程

中國歷史上有几個皇帝能做到如下四件事?
(1)三千擊破十多万,一戰生擒兩王
(2)一箭射死隱太子,一擊逼退皇帝,全國平靜接受
(3)單人說退東亞霸主的N万大軍
(4)登基五年以內擊破東亞霸主,而且生擒對方老大

李二爺是一個歷史制造的“收割者”
他既有超神的軍事實力,收服關中(李靖)、關東(李勣)和塞上(尉遲恭)各名將
他又有出色的文化修養,拉住關東(魏征)和江南(虞世南)各方的高人
即使李二爺如此的神勇,但是貞觀時期也出現几次政變,而且政變的原因是莫名其妙:

《資治通鑒》:
戊申,利州都督義安王李孝常等謀反,伏誅。孝常因入朝,留京師,
與右武衛將軍劉德裕及其甥統軍元弘善、監門將軍長孫安業互說符命,謀以宿衛兵作亂。

李孝常是半宗室/功臣王爵,長孫安業是長孫皇后的哥哥,劉德裕是秦王府的舊部

更加讓后人噴飯的是,一次政變還不止一個人想當皇帝

《冊府元龜》:
(李孝常之子)曰:我常從齊王遊獵,與王相失,道傍見一老母眉髮皓然,我問王所在,答曰汝即王也,因忽不見

徳裕曰:我生日有異當汝請,又大業初童謠曰,白楊樹下一池水,決之則是劉,不決則為李

當時的社會風尚就是這樣,說好聽是昂揚向上,說難聽是無法無天,湊几個人就開始研究當皇帝



作者: hopfrcb59102    時間: 2017-2-17 10:21 AM

zodiac1848 發表於 2017-2-16 08:58 PM
唐初的“穩定”才是個人强力影響歷史進程

中國歷史上有几個皇帝能做到如下四件事?

看吧,終究會變成這種背景脈絡的討論XDDD

我的看法是:

成功不可能單靠個人,一定是由很多因素結合而成,也就是所謂的時勢造英雄

但是失敗則不必然跟大環境相關,有時候只要「一個人」去亂搞,也能直接造成全盤崩潰


然後,我倒是又從你們的討論知道,原來隋文帝時期沒有想像中那麼繁榮

算是被反說服了
作者: zodiac1848    時間: 2017-2-17 05:30 PM

hopfrcb59102 發表於 2017-2-17 10:21 AM
看吧,終究會變成這種背景脈絡的討論XDDD

我的看法是:

個人的命運和社會的潮流,還是很有意思的話題:

隨便選一個案例,比如李二爺的好基友魏征同志,隋文帝年間他在干什麼呢?

《舊唐書 魏征傳》:
魏徵,字玄成,鉅鹿曲城人也。父長賢,北齊屯留令。
徵少孤貧,落拓有大志,不事生業,出家為道士。好讀書,多所通涉,見天下漸亂,尤屬意縱橫之說

《新唐書 魏征傳》:
魏徵,字玄成,魏州曲城人。少孤,落魄,棄貲產不營,有大志,通貫書術。隋亂,詭為道士

魏征出生于580年,隋文帝統治是580-604年,二者几乎同時
因此,魏征的早年事跡,可以看出隋文帝時代的一些社會動向:

社會的潮流:前北齊(可能也包括南朝)的(至少一部分)精英階層生活落魄,他們不甘寂寞
個人的選擇:魏征出家當道士,舊唐書說是在隋大亂前,新唐書說是隋大亂后
顯然,新唐書在為尊者諱,魏老師恐怕不是卷入動亂的人,而是制造動亂的人

造反的潛質表現得更明確的是李二爺的狗頭軍師房玄齡
不到十八歲就狂罵隋文帝吃棗藥丸,考取隋朝進士以后,還涉嫌參與(史書說是被連累)楊諒造反

《舊唐書 房玄齡傳》:
從其父至京師,時天下甯晏,論者咸以國祚方永,玄齡乃避左右告父曰:隋帝本無功德,但誑惑黔黎,不為後嗣長計,混諸嫡庶,使相傾奪,諸後籓枝,競崇淫侈,終當內相誅夷,不足保全家國。今雖清平,其亡可翹足而待。……
年十八,舉進士。……漢王諒反,坐累,徙上郡。
作者: justan    時間: 2017-2-18 01:12 PM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歡迎光臨 伊莉討論區 (http://a401.file-static.com/) Powered by Discu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