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莉討論區

標題: 5個所有人都必須知道的化學常識 [打印本頁]

作者: wkhnky    時間: 2016-5-3 09:43 PM     標題: 5個所有人都必須知道的化學常識

1.所有東西都是化學物
因為很重要所以必須重申一次︰所有東西都是化學物。所謂「不含化學物」的產品根本不可能存在,「不使用化學物」的生活方式亦然。我們呼吸的氧氣、呼出的二氧化碳、飲用的水、吃下的碳水化合物等等,全部都是化學物。所有生物都需要利用化學反應去運作,即使正在閱讀這篇文章的你,腦袋中也有化學反應。因此,我們根本毋須懼怕「化學物」,即使它們的名字看起來好像很複雜,甚至讀不出來。


2.劑量決定毒性
了解第一點以後,讀者可能表示他們害怕的是「有毒化學物」。我們必須記住,重要的是劑量︰任何化學物質在足夠低的劑量下都無害,在足夠高的劑量時都有毒。換言之,沒有「本質上有毒」或「本質上安全」的化學物。當然這不表示我們不可以用「有毒物質」一詞,通常說某種物質「有毒」,是指其致命劑量極低,容易使人中毒。所以以後見到別人說某些產品含「有毒化學物」時,我們都要問兩條關於該種化學物的問題︰
人體可接受的劑量是多少?
該產品的含量是多少?
只有知道這兩條問題的答案,我們才可以開始評估相關產品到底有沒有危險。


3.同一種化學物,「天然」和「人工合成」的版本沒有任何分別
很多人誤以為「天然」就是安全的保證,而「人工合成」即是在實驗室製造所以比較差。但物質是不會先檢查其他物質的「出生地」才去產生化學反應,因此化學物的獲得來源,跟其危險、安全、健康與否無關。就以水作例子,天然獲得再過濾出來的純水,跟在實驗室內以各種方式製造出來的純水完全一樣。即是說,給任何化學家一瓶純水,她/他都無法告訴你那是以天然或人工方式製造,因為那些分子結構都毫無分別。


4.「天然」的化學物並非必然地好;「人工」的化學物也不一定壞
再者,化學物的特性來自其分子排列,我們沒理由相信大自然已經製造出所有對人類健康、安全的化學物,亦沒理由相信人類完全不能找到其他排列。作者表示不時聽到有人說我們無法做得比大自然更好,他給的挑戰是︰除了「不自然」外,找出一個人工化學物全部都不好的理由。


5.化學物的特性取決於跟其他化學物的連結
化學物質結合了不同的元素和分子,其特性跟不同的組成部分可以截然不同。例如鈉是極活躍和不穩定的金屬,遇水會產生大量熱能,可以參考以下影片︰
這兒「人工」化學物是指在自然界無法找到的,而「天然」化學物則是本來存在於自然界那些。首先,必須記住第二點︰劑量決定毒性。這條規則適用於「天然」及「人工」的化學物,所以一種化學物好壞與否,乃取決於劑量而非來源。其次,山埃、砷等化學物都是非常「天然」的,可是容易使人中毒。
而氯氣則在很低劑量已對人體有毒。可是兩者結合而成的氯化鈉,即是我們常見的鹽,遇水既不會生熱,也不像氯氣般有毒,安全得很。
反疫苗者會堅持疫苗含有水銀於是有毒,就因為以前疫苗使用了硫柳汞(Thimerosal),這種化學物的成份包括水銀。這個說法就像是在菜上加鹽便是下毒,因為鹽的化學成份包括了有毒的氯一樣可笑。硫柳汞有害與否,是需要另外的研究,而非單純看見有汞即認定有毒。


作者: im167928    時間: 2016-5-4 11:10 AM

本帖最後由 im167928 於 2016-5-4 11:26 AM 編輯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I5MDU5MzExNg==.html
補上上面漏掉的鈉燃燒的影片。

雖然所有物質都是化學物質,但是我們一般生活上統稱化學工廠製造出來的為化學物。可以從自然界取得的叫天然物質。天然物質不盡然是無毒的。但是一般人概念還是覺得天然物毒性好像比工廠出產的要來得小。這是不盡然如此的。

上面談到一個說自然的和化學工廠出廠的同一個物質是相同的,在原子或小分子是如此,但是分子大了之後,就會發現,不盡然相同。同一個化學式,他的分子量是一樣,但是官能基的相對位置可能不一樣,以化學反應來說,可能是一樣,沒辦法分辨,但是和大分子的立體結構相關的生物化學或藥物反應,天然的和人工合成的就不見得是一樣的。

作者: 礁溪伊莉    時間: 2016-5-4 03:47 PM

其實,
"天然化學物質"和"人工合成物質",
雖然,
主要的目標成份, 可能是"一致"的,
但是,
"純度", 卻通常有很大的差別,
而且,
往往就能直接決定,
其實際的"價格", "用途", 和對人體的"安全性"~

天然的化學物質,
大多來自於"生物合成"或"原始礦物",
在"生成"的過程中,
通常具有較嚴格的"反應機制",

一方面,
經常會以,
"較緩慢"且"較少量"的反應速率來進行,
可以有效減少,
產生"有害副產品"的機率~

另一方面,
生物體,
經常擁有天然的"篩選/修復"機制,
對於細胞內合成的"有機物質",
能有效的排除或分解,
結構"不正確"或"無效"的"同分異構物",
例如:
分子結構的"左旋"或"右旋"~

而人工合成物質,
通常都是透過,
"無機"的化學合成機制,
經常都是"量大"而"快速"的化學反應,
缺乏"天然"的篩選機制,
所以,
會含有較多,
反應錯誤或不完全的"副產品",
也就是"純度較低", "雜質較多"的意思,
而所謂的"雜質",
有時候, 就是"有害"的物質~

這就是為什麼?
所有"產品/商品"的原料,
雖然,
主要的目標"化學成份", 是一模一樣的,
卻還是分成了:
1. 工業級,
2. 食品級,
3. 醫療級,
4. 實驗室級,

其最大的差別,
並不在於"主成份"的不同,
而是,
在"純度"上, 有明顯的不一樣,

大量萃取或合成的"原料",
經過初步的純化, 去除大多數的雜質,
達到85~90%的純度(有10~15%是雜質),
價格較便宜,
我們稱之為"工業級",
經常以"公噸"來計價,
因為,
還是含有不少, 可能有害人體的"雜質",
所以,
被限制, 只能使用於工業製程~

如果,
再進一步,
經過"精製"或"高純化"的程序,
去除絕大多數的"雜質",
使"純度"達到98~99%(只有1~2%的雜質),
相對是比較安全,
但實際的價格, 也跟著翻漲許多,
我們稱之為"食品級",
經常以"公斤"來計價,
可以用來作為我們的"食物原料"~

再將"精製/純化"的技術提升,
讓原料的"純度",
達99.5~99.8%(只剩0.2~0.5%的雜質),
並經過藥學的品管檢驗,
確認安全無虞,
價格, 又比"食品級"還要貴上許多,
我們稱之為"醫療級",
經常以"公克"來計價,
是可以被用來, 作為"醫材"或"製劑"的原料~

當然,
最高級,
純度可能達99.9~99.99%的原料,
價格, 是最昂貴的,
我們稱之為"實驗室級",
經常以"毫克"來計價,
是專門為了,
必須將化學反應誤差, 降到最低的"實驗室",
所生產的"高純度"原料~

事實上,
如果是"生物性的研究材料",
在同樣是"實驗室等級"之中,
還會再"細分",
1. 化學實驗等級(一般實驗室級),
2. 細胞實驗等級(中階實驗室級),
3. 分子生物實驗等級(高階實驗室級),
價格, 照樣是三級跳,
其間的差別,
當然還是, "有效成份"的"純度差異"囉~.......




作者: 殤-翼羽    時間: 2016-5-5 10:54 AM

1.所有的東西通稱物質(?
化學的意思是物質變化的科學

我私以為是不太好共通的
在物質通過製程或是發生變化需要使用化學物這個詞
在那之前則不必要

能通用的原因則是因為目前能取得的產品都大多經過製程改進而取得了喔

你不會叫泥土是化學物    要嚴格定義也只能叫做混合物質吧

2.完全同意   而且必須包含使用者族群的習俗
   所以我認為在某些劑量研究上更需要精確討論

3.這是高中教的定質定理..   結果我查不到(炸..
   他需要追加一些但書才可以一方通行喔
   通俗化解釋會有謬誤的地方
   水就是水   不會因為氫氧燃燒或是自然取水就不一樣
   (這句話就會有盲點)
   不一樣的地方在於製程環境
   生成方式沒有固定就會不一樣囉!

4.我有向家族解釋過    肉雞的生產製程   
   基本上   沒有工業概念的人聽不懂的說
   他們仍會道聽塗說   雞要打藥   要餵抗生素
   不然怎會長這麼快
   花了一篇文章講完    只丟一句   還是不天然當作結論
   嗯....     高中生物/化學都該當掉!

5.不予置評   基本上反對者你只要拿資料打他臉就行了
   這一段的文章太過偏頗   所以@@

============================================
結論   看看就好的文章(炸

作者: b923012015    時間: 2016-5-9 11:20 AM

第二點還是第一次聽過   所有東西高濃度都有毒?
作者: 殤-翼羽    時間: 2016-5-9 02:56 PM

b923012015 發表於 2016-5-9 12:20 PM
第二點還是第一次聽過   所有東西高濃度都有毒?

是的喔   舉個例子

硫酸銅粉末
被禁止使用在食品添加中
可是畜牧業的飼料允許添加少量硫酸銅做為殺菌劑喔   

再舉一個例子
您可以查查
換氣過度症候群

作者: im167928    時間: 2016-5-9 09:16 PM

b923012015 發表於 2016-5-9 11:20 AM
第二點還是第一次聽過   所有東西高濃度都有毒?

是的,沒錯。的確如此,您大概沒聽過「水中毒」。您大概也會覺得「水中毒」是您今天聽到最好笑的笑話。下面這篇有關「水中毒」的文章引自馬偕紀念醫院網站:

第三節 喝水也會造成中毒? ──談水中毒

案例一
3天大的婷婷因在家中被發現手腳痙攣、眼球上吊,馬上被送至急診處。經值班醫師緊急處理後,已沒有痙攣現象。理學檢查血壓、呼吸和心跳均正常,但體溫偏低、頭部前囟門膨出,有腦壓增加現象,檢查脊髓液為正常,排除腦膜炎的可能;另外血清鈉離子濃度、血清滲透壓均有明顯偏低現象,尿液比重偏低。詳細追問病史發現婷婷出生時一切正常,但家長為了「去胎毒」,除了每天餵食全濃度牛奶300 c.c.外,另外連續3天餵食紅嬰水(含糖水)300 c.c.。這是一典型因餵食不當,引起的新生兒水中毒病例。還好及時送醫,經過適當處置後已無大礙。

案例二
1個多月大的小凱出生後一切正常,餵食情況良好,但滿月時便有腹瀉現象,水樣大便每天4~6次,家長聽說小孩拉肚子牛奶要沖淡,於是把原來一匙沖泡30 c.c.改成60 c.c.,但因腹瀉情形並未改善,最後甚至改為一匙泡120 c.c.,可能是缺乏味道,牛奶愈稀,小凱的胃口變得愈差,家長更加焦急!又聽說拉肚子太久會脫水,所以再另外餵食糖水,這樣持續約1個星期,最後小凱產生低血鈉症,導致痙攣而送醫求治。

何謂水中毒?為什麼會水中毒?

  「水中毒」?可能很多人對這名詞感到陌生,「怎麼連水也會造成中毒?」相信是很多家長的疑惑。

  身體在短時間內攝取大量水分,使得體內正常的含鹽量被稀釋,鈉離子過低,體內電解質不平衡,就會造成水中毒。腦細胞對這樣的反應特別敏感,當腦細胞內水分過多,腦細胞腫脹,會使顱內壓增高,而引起頭痛、嘔吐、煩躁不安、嗜睡、呼吸及心跳減慢、體溫降低等神經症狀,情況嚴重的會引發痙攣、休克甚至死亡的危險。

  水中毒常在夏天氣溫高時,或劇烈運動後因短時間大量飲水而引起,有些精神病患也會因為精神異常而不斷喝水。沒有自主能力的嬰幼兒多半是因為家長不當的給水(如上述的兩個案例),或在發燒時過度補充水分所造成的。此外,有時在灌腸或洗胃時輸入過多低張溶液,或注射點滴時家長自行調快注射速度,都會發生水中毒。

  水中毒的另一個致病機轉可能是抗利尿激素分泌不正常,通常為肺部感染或中樞神經系統疾病所引起。

  預防寶寶水中毒,餵食水分時最好採取少量多次的方式。為寶寶補充水分時,如果發現解的尿量已經不少,但是寶寶依然沒有精神、昏睡,甚至頭痛、痙攣,很可能就是水中毒,最好的處理方法就是趕快送醫,醫生會給予抗痙攣藥物和含鈉量較高的高張性溶液,來平衡寶寶體內的電解質,緩解中樞神經系統症狀。

  值得慶幸的是,大部分患兒如果及時送醫,經過適當處置後,以上症狀均可獲得改善;但若延誤就醫,病情嚴重者有發生昏迷或死亡之虞,不能掉以輕心。

正確的嬰兒餵食觀念

  到底嬰兒能否餵食紅嬰水或糖水?嬰兒每天多少奶量才算夠?馬偕紀念醫院小兒科過去經歷了不下十數例嬰兒水中毒的病例,幾乎每年均有1~2例,顯然仍有些家長缺乏正確的育嬰觀念。

  出生3個月內的嬰兒,他們的營養來源是靠母奶或配方奶粉,如果奶量夠的話,其他的水分(包括糖水)根本可以不必添加,當然添加少許並沒有什麼壞處。那麼,到底奶量多少才算夠呢?可能很多母親並不知道。每個母親都希望小孩能多吃一點、多長一些,這裡有一個簡單的公式可供大家參考:
  3個月內的嬰兒,其熱量需求約為每天每公斤體重110大卡,市面上所有的嬰兒配方奶粉和母奶所提供的熱量都是差不多的,每100 c.c.約可提供67大卡的熱量,所以每天每公斤體重所需求的奶量為100 ÷ 67×110=165 c.c.。

  舉例來說,1個月大的女嬰體重約為4公斤(以出生體重3公斤來算),她每天的奶量為4公斤×165 c.c.=660 c.c.,如果一天餵6餐(每4小時餵食一次),則每餐奶量110 c.c.便足夠。

  至於很多嬰兒吃得不夠或餵奶時間未到便哭鬧不安,可以酌量增加奶量或兩餐間餵食一點5%的葡萄糖水,但以不超過每天每公斤體重200 c.c. (奶量加葡萄糖水)為原則,這樣便不至於攝取太多水分。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市面上紅嬰水良莠不齊,除了葡萄糖濃度未標示清楚外,有些更含有果糖以增加嬰兒口感,容易造成嬰兒腸胃不適。其實,站在現代醫學的觀點上,哪有什麼胎毒!家長不必盲目為了「去胎毒、去胎火」而給嬰兒不需要的餵食。

正確的腹瀉處理觀念

  在前面案例二中,媽媽因嬰兒腹瀉而把牛奶沖淡,以半奶甚至1/4奶濃度餵食,長期下來,除了發生水中毒危險外,由於營養減少,很容易造成營養不良、抵抗力降低而導致腹瀉加重的惡性循環。腹瀉原因很多,有些固然是消毒未完全,導致病菌性腸炎,更有很多是由於餵食不當所引起,如奶粉沖泡濃度不合、奶量超出腸胃負荷等。

  遇到家中有小孩腹瀉,如果小孩已經超過6個月且不是很嚴重,家長可以先嘗試牛奶沖淡或先餵食米湯,停止添加副食品,但嘗試一兩餐後症狀未見改善,或合併有發燒、嘔吐、血便,抑或小孩小於6個月,則最正確的處理便是就醫,由小兒科醫師來處置,必要時禁食和接受靜脈點滴注射,讓腸胃能夠得到充分休息。

  筆者亦曾經遇到因接受點滴注射而發生水中毒的案例──包括注射的點滴為純葡萄糖溶液,因不含任何電解質,造成低血鈉痙攣;另外也有家屬為了縮短點滴注射時間,自行把點滴調快而造成遺憾。要知道,小孩的生理機能有別於大人,而且感覺不適不會表達,小孩每小時的溶液攝取量都有一定限制,小兒科醫師往往非常「計較」每分鐘的滴數,所以遇到家中小孩需要注射點滴時,請不要要求醫師「打快點」,當然更萬萬不可以自行調快,以免造成不幸。

  要預防嬰兒水中毒的發生,首先要建立正確的育嬰觀念,這有賴醫師與護理人員做好適當的衛教。在做餵食建議時,應明確指明種類、濃度、次數和每次數量。市面上各廠牌奶粉沖泡方法不一樣,有的大湯匙泡60 c.c.、小湯匙則泡30 c.c.,若沖泡方法不對,長期下來會造成嬰兒營養不良或腸胃不適。另外,家長不應盲目為了去胎毒而餵食過多的紅嬰水,更不可以因嬰兒發燒而強迫餵食太多的開水,或因腹瀉而餵食過多的米湯,或自行把牛奶沖泡得太稀薄。

  相信只要大家都能正視這一問題,嬰兒水中毒應該可以避免再發生。
作者: followbreeze    時間: 2016-8-17 01:48 PM

這觀點不完全對,化學是一個非常廣泛的名詞,
就以上所說以純物質來說人工合成或天然萃取是一樣的,
但是化學有一重要觀點沒有決對百分百只有接近百分百,
所以來源不一樣內含的微量物質就不一樣,造成的影響就不一樣,
對一般人來說這些認知也夠了。




歡迎光臨 伊莉討論區 (http://a401.file-static.com/) Powered by Discu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