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莉討論區

標題: 反感現代漢字文字的同化 [打印本頁]

作者: none.ppl.here    時間: 2016-3-14 05:38 PM     標題: 反感現代漢字文字的同化

先說說我的文字背景,我是馬來西亞人,所以從小接受的是簡体教育。

我不反感簡体,畢竟是從小開始就學的了。可是最近令我反感的是文字旳同化。

舉個例子,“徵”的意義和用法和“征”同化,和“蕭”姓變成了“肖”,這個就太不可以接受了。如果說簡化漢字是為了掃盲,那麼現在大多數人都懂得認字的時代為什麼還要把文字單調化!

像我讀《史記》的《黃帝本紀》簡体版“...于是黃帝乃征師諸侯”,看得我怪怪的,以為黃帝要打諸侯(抱歉我的文言文不好),看了看繁体,才知道是“徵師諸侯”...
作者: linshin    時間: 2016-3-15 11:12 PM

現在的簡體字是當年毛澤東要把漢字全部「羅馬字(標音)」化的第一步,他想先簡化一半,之後再推行全部簡化成字母的版本。換言之,本來就不是成熟嚴謹的文字規劃。還是重新擁抱繁體字吧。
作者: none.ppl.here    時間: 2016-3-16 01:34 AM

linshin 發表於 2016-3-15 11:12 PM
現在的簡體字是當年毛澤東要把漢字全部「羅馬字(標音)」化的第一步,他想先簡化一半,之後再推行全部簡化 ...

謝謝你的回復,不過我目前所知,古代就開始是有簡体字的出現了。古代簡体字其來源主要是草書和異体字。所以簡体字也不完全是老毛的杰作。當然,他是主要推廣的。

至于文化方面,我支持你的觀點,繁体更有文化的蘊含。我目前也在學寫著繁体字。
作者: abcd00134    時間: 2016-3-17 05:47 PM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匪兵乙    時間: 2016-3-19 08:07 AM

“蕭”姓沒變成“肖”
還是分開的
難道馬來西亞是一樣的?
作者: 匪兵乙    時間: 2016-3-19 08:13 AM

linshin 發表於 2016-3-15 11:12 PM
現在的簡體字是當年毛澤東要把漢字全部「羅馬字(標音)」化的第一步,他想先簡化一半,之後再推行全部簡化 ...

沒有文化不可怕
怕的是出來顯擺
漢字的歷史就是一部簡化史
而且第一次以國家法令形式簡化的
是常公凱申的國民政府
毛澤東和共產黨從來沒有要把漢字拼音化的設定與操作
共產黨和共產黨外的人士
在三十年代開始就一直做過各種文字改革的實驗
包括拼音字
共產黨還在小范圍內實驗過好几種拼音方案
但實驗結果不好而沒有推廣
共產黨是一個善于檢討自己的政黨
不象台灣人
從來不檢討自己的錯誤
當然
如果拼音文字比漢字優秀
我相信共產黨一定會推廣的
作者: abcd00134    時間: 2016-3-19 09:13 PM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none.ppl.here    時間: 2016-3-20 11:17 PM

匪兵乙 發表於 2016-3-19 08:07 AM
“蕭”姓沒變成“肖”
還是分開的
難道馬來西亞是一樣的?

蕭還是蕭,畢竟這個涉及一個家族的姓,所以沒改。可是“徵”“征”已經開始出現混亂的現象。
作者: 匪兵乙    時間: 2016-3-21 04:22 PM

none.ppl.here 發表於 2016-3-20 11:17 PM
蕭還是蕭,畢竟這個涉及一個家族的姓,所以沒改。可是“徵”“征”已經開始出現混亂的現象。 ...

真的沒有見過因為簡体字而出現過的混亂
大陸每年發表那麼多文章
政府出那麼公告法令
都沒有
就象很多同音字一樣
雖然音相同
但絕少出現混亂的
作者: Atina    時間: 2016-3-24 11:41 PM

簡體字的確是政策取向 是為了與蘇俄交好才推行拼音化文字 但後來與蘇俄交惡而不了了之 文字本來就是潛移默化 有增繁也有化簡 從六書看文字的發展順序 明顯的看得出是增繁的過程 轉注與假借的過程 簡化的亦有 是以也無須一筆抹煞 至於簡化的文字會不會造成誤解 文章有前後文自然可依循前後文判斷 但如果是名詞呢? 韓愈的馬說有"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如不見前後文 豈不有將飼馬之人誤解為吃馬之人的荒謬之意?
作者: sunma    時間: 2016-3-29 04:53 PM

簡化實在是弊多於利
不過有些正體也不是比較好
相對來說
還是正體比較有意思
作者: alubaadoph    時間: 2016-3-30 07:11 AM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匪兵乙    時間: 2016-4-2 12:10 PM

Atina 發表於 2016-3-24 11:41 PM
簡體字的確是政策取向 是為了與蘇俄交好才推行拼音化文字 但後來與蘇俄交惡而不了了之 文字本來就是潛移默 ...

不要受國民黨的洗腦歷史影響
毛澤東自遵義會議取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權開始
就一直實行獨立自主的政策
從來就沒有為了與蘇聯交好而推行拼音化文字的計划
文字改革從民國開始就有不少專家學者在研究
各種方案中包含有很多種拼音化的方案
也在小范圍內試行
但無論是國民黨還是共產黨還是黨外的學者專家
都沒有因為要依附哪一個集團而改革文字的
都是為了更好地使用文字普及文字而努力
台灣現在即使是用繁体
但也是橫排左寫
而且是增加了標點符號的
這也是當年那班專家學者的研究推廣的成果之一
作者: 匪兵乙    時間: 2016-4-2 12:13 PM

sunma 發表於 2016-3-29 04:53 PM
簡化實在是弊多於利
不過有些正體也不是比較好
相對來說

求解簡体繁体有什麼利弊之分
最好能夠列個表來對比
而不是隨口一說
作者: 匪兵乙    時間: 2016-4-2 12:14 PM

alubaadoph 發表於 2016-3-30 07:11 AM
看了教育部發表的通同字.倒楣=倒霉=倒煤..這也很令人無言.....

哪是台灣人的文化水平較低
亂用字
亂用多了
連媒体也跟著用
媒体用多了
大家就更以為是正確的
所以政府也就腦殘的跟著改了
作者: sunma    時間: 2016-4-2 04:36 PM

本帖最後由 sunma 於 2016-4-2 04:41 PM 編輯
匪兵乙 發表於 2016-4-2 12:13 PM
求解簡体繁体有什麼利弊之分
最好能夠列個表來對比
而不是隨口一說

簡體字失了大多數字的源
覺得每個字應該承載某類型的意思就好...(才容易形成字根家族)
后宮.後宮...後者比較易了解...(而且<后者>就不直覺.<后面>更不直覺了)
若乘載太多不同類的意思就容易造成混淆
有些簡體字代用了不只一個--干v乾幹...對照古文容易錯亂
關於塵---我覺得塵(小/土)就是不錯的
還有體---我覺得体也是不錯的
還有龜---我覺得簡體那個龜挺不錯的(這裡好像沒法呈現簡體的龜[刀甲L])
當然現在的正體不見的是最正確的.字在改變時.有時也會錯誤.如短
<並>不夠好...<竝>比較好....
不過錯用了很久.要改也滿難的


作者: sunma    時間: 2016-4-2 04:52 PM

alubaadoph 發表於 2016-3-30 07:11 AM
看了教育部發表的通同字.倒楣=倒霉=倒煤..這也很令人無言.....

古代是都有那些詞...也都有那些意思...
不過在現代...還是統一用一個較有意思的會比較好
作者: Atina    時間: 2016-4-3 01:35 PM

匪兵乙 發表於 2016-4-2 12:10 PM
不要受國民黨的洗腦歷史影響
毛澤東自遵義會議取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權開始
就一直實行獨立自主的政策

1931年 蘇聯開始正式推動廢除漢字 與中國共產黨合作著手將漢字西里爾化...這是目前對簡體字起源的共識 停止這個政策也的確是在六零年代中俄交惡之時 我支持對漢字的改革 但應是漸進式的 民初學者的改革 如同您所說 是小範圍的試行 而非以國家命令全國式的通行 完全排除當時已存在並通行的繁體字 應該並不是 民初學者所樂見的  
作者: abcd00134    時間: 2016-4-3 08:15 PM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匪兵乙    時間: 2016-4-3 08:33 PM

Atina 發表於 2016-4-3 01:35 PM
1931年 蘇聯開始正式推動廢除漢字 與中國共產黨合作著手將漢字西里爾化...這是目前對簡體字起源的共識 停 ...

可否拿出31年匪黨正式推動廢除漢字的證據嗎?
常公凱申說的也行耶
作者: 匪兵乙    時間: 2016-4-3 08:40 PM

sunma 發表於 2016-4-2 04:36 PM
簡體字失了大多數字的源
覺得每個字應該承載某類型的意思就好...(才容易形成字根家族)
后宮.後宮...後者比 ...

漢字的源你怎麼不從甲骨文金文上去找
繁体字連孫子都算不上的
作者: Atina    時間: 2016-4-4 01:53 AM

匪兵乙 發表於 2016-4-3 08:33 PM
可否拿出31年匪黨正式推動廢除漢字的證據嗎?
常公凱申說的也行耶

1931年,徐澤敏的《常用簡字研究》出版。9月26日蘇聯為推動中國廢除漢字改行拉丁化文字,在海參崴舉行「中國新文字第一次代表大會」,中共代表瞿秋白、吳玉章等人與蘇聯共同草擬「北方話拉丁化新文字」,並發表中蘇雙方13條共同宣言:(節錄)「中國漢字是古代封建社會的產物,成了統治階級壓迫勞苦群眾的工具之一」、「要根本廢除象形文字,以純粹的拼音文字代替。並反對用象形文字的筆劃來拼音或注音」、「大會反對中國資產階級的所謂統一國語運動」。

1949年,吳玉章給毛澤東寫信,提出為了有效的掃除文盲,需要迅速進行文字改革。毛澤東把信批覆給郭沫若、茅盾等人研究,於1949年10月成立中國文字改革協會。12月,吳玉章任常任理事會主席。

1951年12月,政務院文化教育委員會下設中國文字改革研究委員會,馬敘倫任主任委員,吳玉章任副主任委員,丁西林(丁燮林)、胡愈之、黎錦熙、羅常培、王力、韋愨、陸志韋、林漢達、葉籟士、倪海曙、呂叔湘、周有光12人為委員。

1954年10月,中國文字改革協會改為國務院直屬的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23位委員是丁西林、王力、朱學范、吳玉章、呂叔湘、邵力子、季羨林、林漢達、胡喬木、胡愈之、馬敘倫、韋愨、陸志韋、傅懋勣、葉恭綽、葉聖陶、葉籟士、董純才、趙平生、黎錦熙、聶紺弩、魏建功、羅常培。吳玉章為主任委員,胡愈之為副主任委員,韋愨、丁西林、葉恭綽為常務委員,葉籟士為秘書長。11月,吳玉章任主任。取代原政務院中國文字改革研究委員會。

1955年1月7日,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發表《漢字簡化方案(草案)》。

多讀些書吧



作者: abcd00134    時間: 2016-4-4 03:42 AM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sunma    時間: 2016-4-4 03:23 PM

Atina 發表於 2016-4-4 01:53 AM
1931年,徐澤敏的《常用簡字研究》出版。9月26日蘇聯為推動中國廢除漢字改行拉丁化文字,在海參崴舉行「 ...

大大善哉也
有些人為了支持簡體而簡體也太可悲也
其實正體與簡體都有其優缺點
正體優點較多(多很多)
簡體偶有佳作
整理整理去蕪存菁不是很好嗎.......雖然很難很難很難---但這應該是方向
作者: none.ppl.here    時間: 2016-4-5 02:25 AM

匪兵乙 發表於 2016-4-2 12:14 PM
哪是台灣人的文化水平較低
亂用字
亂用多了

同意觀點,這種詞在網絡用作調侃打趣也罷,可是政府正式承認就說不過去了。
只怕以后這種詞會越來越多。真是悲哀
作者: abcd00134    時間: 2016-4-5 05:39 AM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hsw1976    時間: 2016-6-21 09:02 AM

本帖最後由 hsw1976 於 2016-6-23 09:31 AM 編輯

明顯簡化的字,以下隨便列舉幾個,順便附帶評論:

1. 體 = 体

此字簡化的不錯,雖然沒有原字的影子,但可以想像兩字的相同涵義,因為有「人」又有「本」,人的根本不就是身體嗎?

2. 雲 = 云

感覺這個簡得沒什麼必要,就差上面那個雨字而已,是有多懶?

3. 幹 = 干
4. 乾 = 干

這兩個堪稱經典,簡化得最蠢最沒道理的一個字,我看全世界大概只有四二六會分不清自己是要幹妹妹還是乾妹妹。

5. 後 = 后

這個跟上面兩個字有異曲同工之妙,看起來應該是刻意為之,因為很明顯是兩碼事。只能說,硬要拿同音字來當另一個字的簡化版,是最沒水準的簡化工作。

6. 葉 = 叶

完全沒道理的簡化,沒有原字的影子,這樣能叫簡化?叫重新造字還差不多吧!

7. 縣 = 县
8. 醫 = 医

這兩個一樣也是沒必要的簡化,尤其是醫字,簡得太過頭。

9. 漢 = 汉

有一點點原字的影子,但要認真說來,兩字看起來像是書法字體的差異,而非刻意簡化。

10. 歸 = 归

有原字的影子,不過看起來也像是書法字體差異這一類的。


結論:還是繁體字好!

另外再說個反例,有些需要簡化的字,不知為何沒有簡化。

這也是我想質疑的一點,對岸許多事情都是如此:做一半。

真是怪了,這種「做一半文化」不曉得是不是因為這樣來的。

閒話表過,舉例:繁、察、解、需、算、雷、量、最等等族繁不及備載。

上面這些字,筆劃不算少吧?「繁」字的筆劃還比「縣」多咧,為什麼「繁」字不簡一下,偏偏要簡那個莫名奇妙的「县」?

既然要做為什麼不做好?

四二六們,勸你們還是早點回歸正途吧!不然就再來一次文字大改革,別再搞那些白癡的簡化。





歡迎光臨 伊莉討論區 (http://a401.file-static.com/) Powered by Discu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