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莉討論區

標題: [科幻][打鬼戰士2:檔案Z][麥克斯.布魯克斯] [打印本頁]

作者: zxczxczxc70    時間: 2015-10-8 09:51 PM     標題: [科幻][打鬼戰士2:檔案Z][麥克斯.布魯克斯]

本帖最後由 zxczxczxc70 於 2015-10-15 11:59 PM 編輯


(圖片引用自博客來)
【書本類型】:科幻
【書名】:打鬼戰士2:檔案Z(World War Z)
【作者】:麥克斯.布魯克斯(Max Brooks)
【譯者】:簡政章
【ISBN】:9789573272021
【內容】:

就像所有的天災、人禍一樣:一開始,政府不希望人民太瞭解細節,任憑謠言滿天飛——已經死掉的人還可以爬起來,就算開槍射擊心臟也打不死。活屍只會不斷前進,不停的咬人,一旦被活屍咬到只有兩個下場:被活屍吃掉,或者變成活屍開始去咬人。
為了生存,全球必須祭出非常手段。南非政府實施「橘色計畫」,劃定隔離區,犧牲隔離區內部的人口留給活屍咬,以求淨化其餘的國土。以色列封鎖邊境,阻絕境外移入的活屍。
中國是最大的活屍移出國家,全國內部進入無法控制的暴亂,向來有「天府之國」、人口上億的四川,最後人口僅剩五萬餘。剩下來的人,只能靠自己……
(以上摘錄自本書簡介)


【讀後感想】:
在說明感想以前,我還是先說明一下有關這本書的標題。
這本World War Z 早在2006年左右就已經上市了,當年翻成打鬼戰士2:檔案Z。想當然一定還有一本打鬼戰士1,但這不是本篇的重點,請容我下次有空再介紹。閒話休提,既然當年已經有了這本書,為什麼博客來現在賣的書叫做末日之戰:World War Z呢?原來是因為2013年阿湯哥依據這本書拍了電影:末日之戰,所以這本World War Z便趕搭順風車,換成了實質上的二版封面,書名也改叫末日之戰。
題外話,小弟其實比較喜歡第一版檔案Z的封面,比較有歷史味,但苦於現在早已絕版,找不到封面可以擺上來,尚祈見諒。

那麼回到正題。我想對於每個第一次接觸這本書的讀者,一定會被這本小說的敘事方式嚇到,作者大膽地採用了採訪體的格式來撰寫這本「小說」。想當然,採訪體其實並不是很稀有的格式,在一般的雜誌專欄上都能看到此種體裁,但是拿
採訪體來寫虛構的「小說」,這就真的是前所未見了。

作中的主角是一名新聞記者,在世界各地採訪與「活屍災情」相關的人物,不論是軍人、藥商、醫師這種與災情直接相關的人物,或甚至只是為避災而遠離家鄉的市井小民,都詳盡地以該名人物的角度描繪出了他們以什麼樣的角度來看待這場活屍大戰。例如軍人就會大罵在發現殺殭屍要打頭的對策前,國防部到底砸了多少沒用的煙火下去把殭屍碎屍萬段,但是卻只是換來四肢被炸得支離破碎,卻仍然在地上匍匐前進、更難以讓人察覺的爬行殭屍。敘述人性在這場活屍大戰中所受到的考驗也是一絕,美國的四口小家庭隨避難潮北上避禍(他們相信殭屍在冰雪中會被凍結),事實上在寒冷的加拿大冬季,殭屍確實都被凍在土中,但是活人的食物也開始見底。帶來的罐頭糧食已經見底,面對兩個小孩的飢餓哭鬧,爸爸只好拿著值錢的東西出去,換了一塊看起來很像人類大腿的肉塊回來,那是什麼肉?沒人敢開口問...

此外作者敘事的方式也是一絕,整部小說一直從活屍災情爆發前、爆發後一路寫到活屍大戰結束後到復興為止,雖然每個環節都是由不同的角色去帶出當時發生的細節,但是卻又環環相扣,情節縝密。譬如說在《活屍災情爆發前》這部篇章中,作者去採訪了一個躲藏在南極大陸的藥商,因為他在災情剛爆發時看準商機,推出一種號稱吃了後便不會變殭屍的藥(事實證明當然是沒用)。而在後面的篇章中,其他人便會痛批如果不是因為有這種人賣假藥,導致大家都以為遇上殭屍還有得救,造成的社會動亂也不會這麼大。

再來說到缺點。個人認為作者敘事雖佳,但在描寫亞洲人性格的時候,卻有點落入刻板印象。例如某一篇採訪了一名經歷過二次大戰的日本軍人是如何渡過這場災情的,作者在這邊就把他描寫得活像是從教科書中跑出來的日本人:崇敬神靈、效忠天皇、羞恥須以死謝罪等,根本就是從《菊花與劍》中跳出來的紙上日本人。另外在描寫中國解放軍醫生的時候,也將該醫生描寫為「解放軍應為人民謀福利」的50年代思維。個人認為
這些都較偏向刻板印象,而不是一個活生生的人會講出來的內容。

但整體而言瑕不掩瑜,如果您是喜歡殭屍電影的人,讀這本書確實能夠讓您身歷其境,彷彿眼前正上演一場殭屍大戰一般。


作者: cncheung    時間: 2022-12-1 07:51 PM

小弟香港中年胖子一名,是殭屍迷。打鬼戰士1、2篇都有看,很是喜歡。特別喜歡第一本,作者以黑色幽默的手法去描述如何在殭屍環繞的世界中生存。第2篇我也喜歡。如樓主所說,作者以不同的訪問,將不同事件串聯起來去描述殭屍戰爭。個人也建議喜歡殭屍故事的人去閱讀。

題外話:這套書我本來有的,但由於家中空間有限(都放了兒子的東西)而送人。2013年由於出了電影的關係,坊間的譯本的名稱上有所改變。但我喜歡之前的稱呼,先入為主罷了。但巿面上已買不到舊版本了。我偶然也到圖書館借閱。




歡迎光臨 伊莉討論區 (http://a401.file-static.com/) Powered by Discu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