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莉討論區
標題:
心存善念讓你更快樂健康
[打印本頁]
作者:
jiunn36
時間:
2015-4-2 04:21 AM
標題:
心存善念讓你更快樂健康
本帖最後由 jiunn36 於 2015-4-2 04:32 AM 編輯
[attach]107989305[/attach] 這十幾年來,冥想訓練(meditation)頗受學術界的重視,一開始應該是因為Richard Davidson教授對喇嘛們的研究開始,他發現喇嘛們的腦部運作和一般人不盡相同,倘若一般民眾接受了所謂的「mindfulness meditation」 (mindfulness有很多不同的中文翻譯,為了避免採用的翻譯造成不必要的困擾,就暫時用原文),則腦部的運作會持續改變,會產生持續往左腦偏的傾向。過去有研究支持左腦和正向情緒的處理是有關係的(請見參考文章,但是並非所有研究者都認同這樣的想法),所以左腦有較多的腦部活動,會被認為該個體有較正向的情緒。
暫且撇開到底冥想訓練會對於腦部造成甚麼樣的影響,陸續有研究指出冥想訓練可以提升正向情緒、感受到的社交網絡及影響我們的生理機制等等,但對於其背後運作的機制,其實還不太清楚。這次要介紹的研究企圖探討冥想訓練是如何對於正向情緒、社交網路及生理健康造成影響。研究中採用的是所謂的loving-kindness meditation (所謂慈心禪)訓練,所有的實驗參與者在前兩個星期,每天都需要紀錄情緒狀態、感受到的社交網路以及進行冥想、祈禱或其他靈性活動的時間。
情緒狀態的紀錄方式,是會讓實驗參與者看到9個正向詞彙(例如:喜樂、感恩等)及11個負向詞彙(例如生氣、恐懼),他們每天要評判自己的狀態與這些情緒詞彙的符合程度。
感受到的社交網路,則是要請實驗參與者回想每天花最多時間的三個社交互動,根據每一個互動,他們要用1-7來評判下述描述和真實情形的符合程度 (描述一:在這些社交互動,我覺得我和那個人(或那些人)互動很對tone;描述二:在這些社交互動中,我覺得和那個人(那些人)很親近)。這兩個問題是從UCLA Loneliness Scale所挑選出來的(之前也有介紹過用這個量表為社交活動指標的研究)。
這個研究中採用的生理指標是心跳穩定程度,他們紀錄實驗參與者兩分鐘內心跳的間距,不亂間距是穩定的長或穩定的短,都顯示心跳是穩定的。所有的實驗參與者在參與研究一開始以及最後都會被量測心跳穩定度,越穩定被認為越健康。僅有一半的實驗參與者會接受為期六周的慈心禪訓練,這個訓練是由Mary Brantley所帶領的,Mary Brantley本人也撰寫關於慈心禪訓練的書籍,也有很多其他的書籍關於這樣的訓練。另外一半的實驗參與者則沒有進行任何的介入。
結果顯示有接受慈心禪訓練的人,倘若一開始的心跳穩定度是高的,則他們的正向情緒會有較高程度的提升。第二、正向情緒的提升和社交網路的提升是正相關的。第三、社交網路和心跳穩定度是有正相關的,也就是說社交網路越健全的實驗參與者他們的心跳越穩定,亦即越健康。作者們認為正向情緒、社交網路和心跳穩定度之間有如下圖所示的關係:
[attach]107989306[/attach]
根據這個研究的結果,正向情緒會影響我們的社交網路、健全的社交網路會影響我們的健康、健康程度又會影響我們的正向情緒。所以保持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影響的不僅僅是心理層面,而是生理也會受到影響。至於要不要用這個研究提到的慈心禪,就不一定了,每個人應該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式。
歡迎光臨 伊莉討論區 (http://a401.file-static.com/)
Powered by Discuz!